感受 “零工市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的民生温度

感受 “零工市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的民生温度

为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各地要将零工市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整体谋划、统筹推进;要坚持公益性,对所有灵活就业人员免费提供规范可持续的基本就业公共服务。

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零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例如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网络主播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灵活方式为特征的就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国内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而相关零工经济行业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一线城市的灵活用工占比达到25.6%,零工需求将不断释放,到2036年或能达到4亿人左右。这些就业群体在通过“打零工”谋生的同时,无不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各种服务,更是在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2022年6月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 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中,就已通过强化零工市场信息服务、零工快速对接服务、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困难零工帮扶服务等10项措施,为零工群体就业尤其是促进大龄和困难等零工人员实现就业,作出过明确指导和务实帮助。在此背景下,《通知》的印发,可以说既能为推动零工市场规范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也能为广大灵活就业者的个人发展提供极大助力,并为今后我国发展零工市场指明了路径、明确了方向。 

而在越来越多“政策阳光”的支持下,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蝴蝶效应”也是显而易见。例如,北京市人社局发布《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全力促发展惠民生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影响力强的行业企业建立本领域零工市场或用工平台,进一步扩大岗位供给。上海作为创新高地,相继在税收优惠、社保、职业培训等方面出台灵活就业新政策,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浙江把“在全省建成200个零工市场”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方向清,目标明,才能行动敏。由上而论,此次《通知》的最大亮点,就是将零工市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对所有灵活就业人员免费提供规范可持续的基本就业公共服务。 

基于此,各地必须坚持以规范化为“牛鼻子”,推动零工市场发展步入“快车道”。 具体来讲,一方面,各地要持续释放“政策红利”,通过完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构建分布合理、便利可及的灵活就业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零工市场建设布局。另一方面,各地要持续精准“靶向发力”,尤其要围绕灵活就业人员的实际需求,通过健全完善零工市场基本服务,如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搭桥服务、职业指导服务、就业技能培训服务等,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如车辆即停即走、工具借用寄存、候工休息等,进一步规范零工市场服务功能。 

总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建设,真正以零工市场的“规范化”建设为就业者提供“人性化”服务,才能让就业服务更有温度,也为灵活就业者撑起更为美好的未来。 (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