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通:办实事促发展 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青海大通:办实事促发展 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新设备换上了,取暖设备的功能设置都处理完了,有啥问题随时打电话!”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石山乡上丰积村党支部书记马进贵正手把手教祁贵录老人使用取暖设备,这已经是他今天走访的第8户。

石山乡党委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开门纳谏”“群众出题我来解”等活动,积极落实“煤改电”清洁能源改造项目,为1400余户群众安装了空调,改变了群众传统取暖方式,让群众取暖更清洁、更安全、更方便、更省钱。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大力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着力在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上下功夫,紧盯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从小切口入手,做好民生“大文章”,真正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暖民心、顺民意的更大成效。

积极作为,把最好的位置留给群众

近日,大通县开展便民服务窗口“三最三比三评”活动,通过着力打造标准化、规范化便民服务中心比环境、评“最优服务窗口”,把最好的位置留给群众;通过完善首问负责、实行一次性告知比服务、评“最优办事流程”,把最优的流程留给群众;通过营造“人人是窗口、个个是形象、事事是环境”的浓厚氛围比奉献、评“最美服务之星”,把最大的方便留给群众,打通打响打好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米”便民服务品牌。

以往,朔北藏族乡便民服务中心部门窗口多、不集中,办事群众多头跑或扎堆排队是普遍现象。如今,朔北藏族乡将原便民服务大厅从乡政府大院对面调整到院内,积极打造集民政、社保、临时救助等21项业务于一体的“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建立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全程代办等管理制度,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个门”。

“今天到农经站来咨询关于土地流转的事儿,一进入服务大厅就有工作人员指引,办理事项和办事流程都清晰可见,工作人员热情服务,一件事办理不超过10分钟,真的是非常方便。”朔北藏族乡阿家堡村村民阿怀英说。

据朔北藏族乡便民服务大厅社会援助工作人员张桂萍介绍,便民服务大厅设置了养老、医疗、民政救助、就业、农经服务、林业草原等14项21个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了“群众办事只进一个门”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了便民服务中心集中服务的优势,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此外,还设置了“无障碍通道”,为行动不便的人群进出大厅提供便利。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朔北藏族乡便民服务中心以‘把最好的位置留给群众’为服务宗旨,优化办事流程,增强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让服务不仅有速度更有温度,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省心、更满意,为加快建设朔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新活力。”朔北藏族乡党委书记李红正说道。

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大通县通过设立青海数字乡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青海数字乡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引入国内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业务领先、成绩斐然、实力雄厚的文化、旅游、农业方面的公司企业,将东部地区先进的“国资+市场化”运营模式和超前的管理理念植入产业振兴“脉络”,同时树立运营思维,借助市场的力量,持续跟踪项目和产业发展,努力把“短跑”变成“长跑”。

开放使用线上农文旅产业平台“大通号”,激活大通经济活力,丰富、拓宽大通县农牧产品的分销渠道,搭建了线上商城系统,通过小程序,即可让牦牛、马铃薯、青稞等本地优质的农特产品立足省内,走向全国。另外,借助腾讯安心平台能力,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流程溯源,让消费更安全更可靠。同时为打通帮扶“最后一公里”,平台还上线了“企业帮扶”“防返贫”等功能板块,确保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帮助企业开展精准帮扶,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

大通县围绕打造“世界牦牛之都”,在大通县城关镇以北的宝库、青山、青林、逊让等广大区域进行科学养殖,培养专业的养殖户;在城关镇到桥头镇区域形成大通牦牛商业中心,对大通牦牛展开品牌化、连锁型的新消费商业模式升级,培育一批遍布全国的大通牦牛产业企业家、养殖户及个体经营者。

随着第二批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大通县以“大通号”为依托,大力整合县域内各种可支配资源,充分挖掘数字经济的潜力,以国企龙头带动农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富农,加强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生产、生态、生活全面转型,让数字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大通样板。

提升调研实效,提振轻工业发展信心

调查什么,研究什么,是做好调查研究首先应解决的问题。为提升调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大通县依托丰富的生态、人文、旅游等资源,以现有的8个轻工业行业为载体,全面摸清大通县域轻工业发展规模、现状、布局等情况,梳理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多举措拓展市场份额,努力构建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轻工产业体系。

调研发现,截至2022年底,全县轻工业企业共计68家,总注册资金达3.78亿元。食品、家具等重点行业优势突出;重点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品牌战略卓有成效。但也存在结构不尽合理、发展能力不足、服务体系滞后的问题。

以塑料行业为例,管道企业重点发展塑料管道、土工材料以及节能、环保制品,重点开发供排水和供暖用塑料管材,加大PE管、大口径排污管、化工用管及多功能管的开发力度,适应节能、环保的要求,向标准化、系列化、配套化及高档化方向发展。塑料编织袋企业主要发展工业产品包装材料,重点开发用于粮食储运的防霉、防虫包装材料及水泥化工产品包装材料等。

重点扶持相关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鼓励支持企业加大自主技术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档次,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如何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大通县坚持以深化调查研究破解发展难题,着力破解制约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堵点瘀点问题。

下一步,大通县将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质量保障水平、强化品牌培育服务、推广新型商业模式、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强化高素质人才支撑几大方面入手,创新发展轻工业。提升质量保障水平方面,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升产品舒适性、安全性、功能性。鼓励企业瞄准国内标准提高水平,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发挥质量标杆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开展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质量成本管理等活动,提高质量在线监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大通县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将“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紧扣县情实际、紧贴民生民心民意,通过“点线面体”四维发力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大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