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生态

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报告人:郭兆晖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研室副主任
简 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并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作出进一步部署。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研室副主任郭兆晖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四个方面,用丰富、生动的案例探讨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实现路径。
总播放:43760
发布时间:2024-02-09 09:19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要深刻认识到,我们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文稿][课件]

  •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研室副主任郭兆晖介绍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国家对“洋垃圾”和新污染物的防治工作进展与成效。[文稿][课件]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研室副主任郭兆晖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阐述了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文稿][课件]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也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出要求,强调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研室副主任郭兆晖从“双碳经济”模式、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新能源设备碳足迹高等方面展开探讨。[文稿][课件]

     

    郭兆晖-专家

    郭兆晖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研室副主任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新要求,以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根据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有关部署,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层面看,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强调的是产业结构调整,核心是增长,也就是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强调的是污染治理,也就是减污;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强调的是生态保护,也就是扩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调的是应对气候变化,也就是降碳。

    那么,如何理解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及这四者的关系?我认为,增长,也就是高质量发展,是核心。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所以,推动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把降碳、减污、扩绿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就要让降碳、减污、扩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增长服务。通过协同推进,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重点在现代化。有的人认为,原始社会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那时人类崇敬自然且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但我们想一想,这种所谓的和谐共生是我们想要的吗?肯定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特征。总的来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核心是增长,也就是高质量发展,最终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图片1

    这是2024年1月24日拍摄的厦门杏林湾一带湿地景观。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减污。在高质量发展中,我们要把污染降低到一个合理范围,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到减污而不是灭污。因为只要有发展,就必然有污染,这是一个客观规律,至少在现有科技条件下,我们无法彻底清除污染。因此,我们要把污染降低到一定范围,通过现有技术的处理和大自然的自我净化,使之与增长趋于平衡。

    降碳。有人认为,碳中和就是全人类都不排放二氧化碳了。这是不可能的。要知道,二氧化碳并不是污染物,顶多算是废弃物,排放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研究证明,如果缺少或没有二氧化碳,地球就会冷得像火星一样;如果过度排放,就会增强温室效应,引发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那么,碳中和是什么?就是碳排放与碳吸收两者相加等于零。也就是说,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CCUS(碳捕集、封存及再利用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抵消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碳中和。尽管随着发展,碳排放不仅不会减少,还有可能会增多,但只要做好碳吸收,就能促进碳排放合理下降,推动增长。

    扩绿。扩绿并不是简单地植树造林。举个例子。十多年前,我在国内参加一个有关草原研究的国际会议。期间,有两个国际专家在草原上抱头痛哭。我问他们,你俩哭啥?没见过这么好的草原吗?他们说,不是,是这片草原上的草是一种很可怕的“毒草”。为什么他们这么说?这就是我们强调的生物多样性问题。通常,我们会觉得一片绿油油的草原,才是好草原。但实际上,如果草原上只有一种草,品种单一,那对生态系统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而大自然中真正的好草原,呈现的不是人类喜欢的一片绿色,而是物种丰富、生机盎然的斑驳景象。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可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

    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把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列入2024年九大重点工作任务,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

    图片2

    2023129日江苏无锡运河主航道与运河公园景色。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那么,绿色转型前的发展方式是什么样子?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怎么理解“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看一组数据。从我国能源资源消费以及废弃物排放来看,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占世界比重26.2%,人均能源消费量3.5吨;煤炭消费量40.5亿吨标准煤,占世界比重57.5%,人均煤炭消费量2.9吨。什么概念?一人一年烧煤约三立方米。根据英国石油公司测算,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95.34亿吨,占世界比重27.6%,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6.8吨。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还没有官方数据,很多科研机构也正在测算,所以采用的是英国石油公司测算的数据,不一定准确,是一个相对数值。总的来看,无论是煤炭、水泥、原铝等能源资源的消费量,还是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数值都比较大。

    比如,202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位列世界第二位。我们知道,大量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容易形成酸雨。《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浙江省大部分地区仍有酸雨污染。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自然环境因素,浙江地处亚热带中部,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另一方面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八八战略”的推进,浙江在环境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但酸雨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仍需持续推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所强调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图片1

    再看什么是“一时的经济增长”。如图所示,“一时的经济增长”,就是以不断加大自然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种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必须加快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图片2

    那么,什么是绿色低碳发展。如图所示,生态系统提供给经济系统的自然资源总量保持不变。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碳中和、循环经济等让自然资源消耗与废弃物、温室气体排放趋于平衡,从而保持自然资源总量不变。通过提升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的质量与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生态环境改善之后形成了一种新型资本——自然资本,保护利用好这种资本可以带来更多经济回报,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而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我们要辩证地看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既要有一个绿色清洁的环境,也要保证我们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举个例子。我在山东某市挂职期间,与当地市领导住在同一栋楼里。那年冬天,楼里的暖气总是烧不热,市委书记和市长早上碰到我,就关心地问:“昨天晚上冻着没有?”我也问他们:“你们昨晚过得怎样?”他们说:“哎呀,真冷呀!”为什么?当地在煤改气中有些急切,又赶上气荒,所以压力很大。所以说,“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要一步一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从发展方式看,绿色低碳发展要与先进科技、数字经济相结合。举个例子。目前,无人驾驶技术不仅用于汽车,也用于自行车。据了解,2019年,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实现了自行车的自动驾驶,而且还登上当年《自然》杂志封面。2022年,这个项目在乌镇落地。而乌镇也在绿色转型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也就是说,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还会给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