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曹永栋: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绿色发展,实际上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所说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发展的进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因此,在产业发展中,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积极倡导绿色生活。同时,为了推动绿色发展,还需采取有力的措施,如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政策,以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当然我们理解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只涉及新质生产力方面,还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其内涵。

第一,从性质方向看,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新时代的伟大成就,雄辩地证明了我们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实现高质量发展,也要坚定不移地走这条道路,这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道路,要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从目标原则看,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标志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是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坚持人民至上,致力于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的发展;是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全体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稳步提升,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发展;是坚决防止资本野蛮生长、无序扩张,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

第三,从本质特征看,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的、系统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物质需求,更多地表现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也都要求全面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既要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的发展,也要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体系协同配合,其中,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政治保证,教育科技人才是基础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治轨道,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安全网,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重要基础。

三、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不断催生新的需求。从投入产出看,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分配看,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并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场评价的贡献。从宏观经济循环看,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通畅,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不出现大的起落。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一,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在经济总量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我国的社会事业发展、文化事业繁荣、生态环境美好、国际地位提升、国防和安全能力增强等提供强大的物质和技术保障。

第二,高质量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证。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更好地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扎实的进展。

第三,高质量发展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确保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重要支撑。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要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性,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