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国内外发展大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文化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在突出重点中带动全局,统筹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具体部署,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2.文化主体性与文化多样性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文化关系国家、政党的价值导向,巩固文化主体性关系国家、政党的文化生态和文化发展走向。同时,文化依托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文化主体性与文化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1)坚持和巩固文化主体性

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乏主体性的文化,难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甚至可能被其他文化替代。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文化主体性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前提条件,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利于文化主体性的确立。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根本制度,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这是确立文化主体性的根本。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文化主体性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生动诠释,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二是尊重人民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传播中华传统美德的主体。人民是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文化继承、文化传播的主体。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就是对人民在“两个结合”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尊重。

三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掌握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2)倡导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强调文化主体性的同时,还强调倡导和尊重文化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构成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强调文化在时间上的跨越、空间上的覆盖和内容上的多元,在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建立和巩固文化主体性。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一论断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成及其价值,阐明了三种文化形态并存的缘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不同层面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中形成的,各具内涵、特点和功能。

二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多样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主要依托文化建设,最直观的判断依据在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内容广泛、形式各异、涵盖面广,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并对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蕴含文化多样性的理念。

三是满足人民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人民的文化需要是多方面的,由于生活阅历、文化水平、审美情趣不同,人民对文化的需要呈现差异化、多样化的态势,由此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

3.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

习近平文化思想一方面着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另一方面也主张文明的交流互鉴,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的有机统一。

(1)文化本身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一个民族如果忽视、摒弃、糟蹋、背叛自己的历史文化,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一个民族如果与世界隔离,也是不可能强大起来的。民族性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世界性也不意味着全盘吸收、生搬硬套。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是如何兼具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问题。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要适应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外来文化本土化,要结合本民族历史积累和本国具体实际。

(2)立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文化担当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形容文化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作用,强调文化软实力是综合竞争力的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时,既强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又主张塑造我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这些都是基于民族立场的文化表达。

(3)开阔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同时,致力于探讨人类文明发展问题,在阐释文化交流互鉴时,既以尊重历史为基本出发点,又时刻展现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华文明是在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传统中形成发展的,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味着秉持尊重的基本态度,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基于文化的双向交流互动,总结中国经验、表达中国主张,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展现历史文化底蕴,这是在国际视野下思考增强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因此,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传播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是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回应国际关注的重要基础。

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怀,对世界文明进步的深度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格局中谋划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同时,提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命题,为世界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

长期以来,资本主义文明主导的文化价值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和国际体系塑造。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高度的人类关怀、开阔的国际视野,对“文明冲突论”“文明隔阂论”“文明优越论”进行了强有力的回击,生动诠释了中国的大国形象、中华民族的文明担当和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

在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很多主张,比如,科学审思“人类文明的世界之问”,提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立场;科学阐明“人类文明的相处之道”,提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原则。这些内容都进一步阐明了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的关系。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

所谓战略思维,就是从长远看“势”、从全局看“形”,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客观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一百多年来,我们党正是善于观大势、谋全局来认识、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战胜了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坚持从文化建设全局和战略高度看问题、想问题,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战略部署

1.对文化建设的远景目标进行前瞻性思考

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实践,只有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深刻把握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才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贯通中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的新形势新任务,统筹谋划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擘画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那么,对文化建设远景目标进行的前瞻性思考有哪些?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做了梳理。

一是提出从“建设文化强国”到“建成文化强国”的清晰时间表。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规划和设计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部署了未来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战略安排。

二是描绘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到“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翔实路线图。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发展方向后,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具体道路,进一步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使命任务。

三是制定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明确任务书。从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任务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具体内容,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2.对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进行全局性谋划

文化关乎国本、关乎国运,从全局视野对文化建设进行谋划部署,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战略思维的高度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科学概括文化建设的历史作用,统筹谋划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形成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是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正确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

二是从“两个大局”的广度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厚的文化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固支撑。

三是从新时代文化建设事业发展全局的深度谋划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以坚定文化自信为首要任务,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以秉持开放包容为基本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以坚持守正创新为核心要义,既要坚守“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又要开创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

3.对文化建设的战略布局进行整体性推进

新时代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又要在关键处落好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国内外发展大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文化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在突出重点中带动全局,统筹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具体部署,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是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化解新矛盾、迎接新挑战、形成新优势,文化是重要软实力。这也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二是统筹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准确把握文化建设中守正与创新、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文化主体性与文化多样性、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关系,进一步深化了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三是明确规划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习近平总书记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各项工作部署,围绕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等基本要求谋划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工作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增强工作能力本领,提高工作质量效能,书写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崭新篇章。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