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发展(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由城镇职工的“单位保障”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根本性转变,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扎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保障道路。

(三)多支柱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当前,我国已初步构建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已构建起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等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问题得到了切实有效地解决。补充医疗保险从无到有,保险种类逐步增多。比如,在《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中,规定了对公务员实行医疗补助。另外,我们的补充医疗保险还有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等。

我们的住房保障体系包括,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

(四)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经验

第一,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保障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二,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保障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社会保障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如果背离这条原则,社会保障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采取了渐进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包括渐进式扩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覆盖面,渐进式提高社会保障程度,渐进式完善社会保障子系统。

第四,协调性改革适应了当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形势。比如,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们及时总结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法律准备、组织准备。实践证明,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居民的基本经济生活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协调性改革可以理解为在建制理念上追求协调性的改革。比如改革开放之初到党的十四大之前,我们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换句话说,当时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为了适应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势。党的十四大以后,到党的十六大之前,社保制度的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

第五,社会化改革体现了社会保障的本质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特征就是社会化。社会化发展程度越高就越接近社会保障的本质特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从过去的单位保障为主,走向了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现在三个方面:资金筹措或者资金筹集社会化,管理过程社会化,待遇发放社会化。

第六,多支柱改革拓宽了社会保险体系的举办主体。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以前的单支柱变成了现在的多支柱。

四、未来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展望

(一)时代背景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社会保障制度变革提出实践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社会保障发展展望

要完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保障制度要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扩大社会保障人口的覆盖面,实施全民参保。在养老保险方面,要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在失业保险方面,要继续扩大覆盖面,比如,鼓励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重点推动中小微企业员工、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在工伤保险方面,实现工伤保险政策向职业劳动者的广覆盖,将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强保障房供应。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我们党向来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改革,并且已经成功建成全世界覆盖人口最多的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需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不断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健全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机制。2020年,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约为44%。根据国际经验,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就可以维持退休前现有的生活水平。因此,在公共养老金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积极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帮助有能力的退休人员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另外,我们还要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第四,做好社会保险经办工作。2023年12月1日实施的《社会保险经办条例》指出,要做好社会保险登记和关系转移、社会保险待遇核定和支付、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和管理、社会保险经办监督等工作。

数字化转型是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运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险公共服务需求的良好契机,也是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老年人在使用数字产品时的便利性问题。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历程,我们取得了许多伟大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