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城建设为统领 推动怀柔深度融合发展

以科学城建设为统领 推动怀柔深度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9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8-0097-0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怀柔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走好改革发展创新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指出北京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抓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三城一区”建设。怀柔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立足生态涵养区和“三城一区”主平台功能定位,全面推进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怀柔扎实落地、取得实效。

锚定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战略目标

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怀柔区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形成了“以生态涵养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会议休闲、影视文化为支撑”的“1+3”发展格局。在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的过程中,怀柔区对科学城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科学城在“1+3”发展格局中的统领地位,确定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其中,“统领”就是抓好怀柔科学城建设,“融合”就是生态涵养区建设、国际会都建设和中国影都建设要与科学城建设协同发展、相互支撑,全力推动科技创新、生态涵养、会议会展、影视文化等功能要素深度融合发展。怀柔区牢牢把握战略目标不动摇,不断向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高水平规划建设百年科学城。明确的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怀柔科学城规划面积100.9平方公里,其中怀柔区占68.2平方公里,密云区占32.7平方公里。怀柔科学城战略定位是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打造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新高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地、生态宜居创新示范区。怀柔区始终立足百年科学城目标,把科学城建设摆在区域发展的重要位置,高质量、高起点规划建设怀柔科学城,全力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

推进国际会都扩容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为强化首都“为国际交往服务”的功能,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怀柔区实施“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项目建设,2014年项目建成投用。10年来,怀柔区通过高标准实施控规优化方案,推进环湖宾馆酒店资源整合和改造提升,加强专业运营团队建设,提升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和日常运营管理水平等措施,扎实推进国际会都扩容提升,不断提升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功能,擦亮国际交往中心“金名片”。

建设国际一流中国影都。文化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新引擎。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使之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为更好地打造中国影都,怀柔区积极构建高质量“影视文化+”产业业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微中心”经济业态以及产城融合的城市形态。构建国际一流的中国影都平台体系,引进培育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的全产业链头部企业。优化区域功能空间布局,全面提升综合配套服务保障水平。成功举办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影都发展论坛等活动,推出“来影都过周末”文旅品牌,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都文化交流窗口和文化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地。

持续巩固提升生态涵养品质。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底色。《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怀柔区是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的组成部分。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怀柔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把握生态立区根本方向,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扩大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筑牢首都北部绿色生态屏障,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在前列、树立标杆,构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生态底色。

努力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怀柔区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怀柔就是科学城、科学城就是怀柔”要求,紧扣科学、科学家、科学城的核心要素,努力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积极贡献。

各类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科学城首先要有科学,要有良好的基础研究科研生态。怀柔科学城围绕物质、空间、生命、地球系统、信息与智能五大科学方向,布局科学设施37个,构建支撑完整科学创新链条的功能布局。目前,“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土建工程全部竣工,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16个项目进入科研状态,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13个项目设备安装调试。“十四五”前三年,8个设施平台布局落地。怀柔实验室高质量在轨运行,集中开展能源清洁生产、柔性传输等20余个重大科研方向攻关。高校院所加速集聚,中国科学院大学整建制迁入,中国科学院在怀柔区的单位已达21家。3家新型研发机构高效运行,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顺利开园,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20余个项目实现成果转化。机械研究总院、有研集团等科技领军企业相继进驻。怀柔科学城已集聚怀柔实验室、高校院所、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全国重点实验室、企业创新主体等核心要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最完善的地区之一,为产生原始创新成果、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持。

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现。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怀柔区充分认识人才对科学城建设的基础支撑和引领保障作用,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健全“雁栖计划”人才政策体系,在人才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构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体系,不断健全人才服务网络,推动形成科技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科研与服务人才协同支撑、人才汇聚发展的良性格局。目前,怀柔科学城已集聚诺贝尔奖得主1名,菲尔兹奖得主2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8名,两院院士77名,国家杰青和优青269名,科研人员2.3万人。累计举办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亚欧科技创新合作论坛、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国际会议等高端交流活动200余场。2023年全年累计吸引3.2万人到怀柔参与交流,其中外籍嘉宾5000余人。此外,线上参与人数超过300万人次。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初具规模,“聚人气、聚科研气”成效显现。

生态宜居创新示范区建设提速。吸引且留住人才,不仅要有科技和产业平台,还要有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宜业也要宜居。怀柔区深入落实“科学+城”要求,坚持科学与城市同步成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完善教育、医疗、住房、交通、商业、文化等多元供给,全方位为怀柔科学城的发展做好配套服务工作。京沈铁路客运专线、市郊铁路等轨道交通线路日益完善,起步区电力、市政综合管廊、生态廊道等基础设施完成率达到75%。雁栖国际人才社区、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商品房等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已建成住房2万套。引进北京一零一中学、中关村第一小学、中关村第三小学、青苗国际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北京怀柔医院、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完成三级医院创建,北京怀柔医院国际部启用,教育医疗服务保障逐步完善。服务科研人才的怀柔科学城城市客厅即将全面投入运行,融合科技服务、文化商业、高端酒店等功能,打造国际化公共服务中心、展览展示中心、交流交往中心、创新活力中心。雁栖河城市生态廊道、科学城起步区城市客厅的城市公园等休闲场所建成投用,陆续举办“雁栖沙龙”等高品质文化活动,持续打造科技、生活、艺术功能融合的城市形态,塑造独特的城市“生态圈”。

着力推动区域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怀柔历史文化悠久、文脉资源丰富,有源远流长的长城文化、独具魅力的满族文化、生生不息的红色文化、薪火相传的创新文化,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流融合之地。近几年,基于绿色生态资源优势、良好科技创新生态、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怀柔区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以科学城为统领,生态涵养、科技创新、会议会展、影视文化等功能要素融合发展的工作格局。怀柔科学城的强劲发展动能,正在逐步辐射全域,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科学城绘就亮丽底色。怀柔区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保护好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全面落实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实施意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连续9年位居全市前列,空气质量长期领跑全市,森林覆盖率77.5%、排名全市第一,先后荣获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在科学城范围内实施雁栖河城市生态廊道建设项目,通过大面积营林植绿、整治河道等,打造“绿色城市骨架”。重视长城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的回信,更加激励和鼓舞我们保护传承利用好长城文化遗产,切实将长城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怀柔发展注入强大文化力量。蓝绿交织的城市生态环境、历史悠久的长城文化底蕴,成为怀柔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强化会都国际交往功能,为科学城提供展示窗口。怀柔区全力推进雁栖湖国际会都扩容提升,会都品牌日益彰显,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奖强区”奖项。国际会都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保障为怀柔科学城提供了良好的商务环境,有助于提升科学城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近年来,怀柔区积极引进培育科学发布、新技术展示、成果交易、学术论坛等国际高端品牌活动,先后承办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国际会议、世界大学校长论坛、雁栖能源论坛、北京大学“怀柔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2023年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10余位诺奖级科学家、800余位中外知名科学家齐聚怀柔,进一步提升了怀柔科学城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为科学城注入文化动力。中国影都拥有引领全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怀柔科学城引入中国科学院、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为影视产业提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有力的研发支持。立足中国影都的影视文化和怀柔科学城的科技创新资源禀赋,怀柔区持续加大文化与科技融合力度,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不断推动科研机构与影视产业相关的研究机构加强合作,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的专家成为电影《流浪地球》的科学顾问,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的6大研究方向中有3个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中影集团出品的电影《金刚川》的制作管理采用了大数据支持下的制作管理模式。科技赋能影视的累累硕果,让人们感受到怀柔文化产业科技化、数字化迸发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

[2]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郭延红,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书记、怀柔科学城党工委书记(兼)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