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历史文脉

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历史文脉

UID20240912153117111492

这是2023年8月28日在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段拍摄的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苗秋闹 摄

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加强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深入推进考古等工作。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奋斗精神。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九曲黄河,横贯东西,万里奔腾,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人文历史与不朽的精神追求,是一篇永远讲不完的大文章。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河湟、关中、三晋、河洛、齐鲁等地域文化,分布有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黄河孕育的绚烂黄河文化谱系,黄河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千里锦绣,文脉绵长,深度呈现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历史之美,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哺育中华民族,塑造古老文明。水脉牵系着血脉、文脉。悠悠黄河,冲刷着黄土地,哺育了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浸染出炎黄底色。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赳赳老秦,久久为功。黄河流域层层叠叠的梯田,是世世代代对严峻环境的雕刻,深埋下希望,播洒下汗水,收获富足。坚持保护优先,全面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从战略高度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现时代价值,淬炼民族精神。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黄河早已同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扭结在一起,锤炼出炎黄子孙的韧性、力量和精神,也为中华民族赓续发展注入不竭源泉。正因为黄河的赐予,我们才拥有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也正因为黄河桀骜不驯,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才有更加坚韧的品质、更加超凡的智慧、更加鲜明的特色。坚持文化引领,依托黄河流域文化资源富集、传统文化根基深厚的优势,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

唤醒华夏记忆,奔涌复兴前景。穿越风雨,历尽沧桑。从历史获取启迪,向世界展现自信,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从中华民族厚重深远的精神河床流淌而来,黄河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波澜壮阔奔腾而去,展示盛世中华的恢弘气象,这是开放和谐、进取奋发的时代注脚,这是旧邦新命、汲古润今的文化神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厚植家国情怀、传承道德观念、各民族同根共有的精神家园,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延安市接待处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