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京开幕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据7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7月13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包括多名菲尔兹奖、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在内的近千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参加。未来两周,与会嘉宾将围绕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和工程三大领域展开学术探讨和交流。会议期间将举办500余场大会报告、专题学术会议等,多名知名科学家将领衔主讲基础科学报告、前沿科学奖报告,分享各领域最新突破性成果。
“数学之夜”“物理之夜”“信息科学和工程之夜”3场专场沙龙活动中,多位国际大奖得主将共话基础科学前沿;基础科学与人工智能论坛上,国内外学者将与科创企业家同台对话;学术成果海报展为大学生、高中生创造展示平台;“科学家面对面”专场活动中,青年学子将近距离对话科学家,感受科学家精神;科学家肖像画创作活动中,中学生可通过创作感受科学与艺术之美……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于2023年首次举办,旨在搭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发青年学者设立远大科研目标,深化青少年对前沿科学的认知与理解,持续推动基础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促进基础科学的持续进步和繁荣发展。
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保持战略定力。基础科学是物质运动最本质规律的反映,与其他科学相比,抽象性、概括性最强,是由概念、定理、定律组成的严密的理论体系,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基础科学不断有新的进展,让大家更好认识真实的世界,解决我们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改造我们的世界,让人类生活越来越好。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强化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协同攻关,同时鼓励自由探索,努力提出原创基础理论、掌握底层技术原理,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推动成果转化。基础科学研究是科技发展与进步的基石。技术创新背后的推动力是深层次的科学问题研究,只有聚焦基础问题研究,才能强化引领未来发展方向。推动基础科学研究,进一步激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支持基础科学研究,推动基础科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力争通过深层的科学研究突破带动核心技术突破。推动基础科学成果转化,努力提高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未来市场的战略耦合度,不断缩短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周期,不断提高基础科学成果转化率,让基础科学成果的作用更加凸显。
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是我国建成科技强国,应当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整体跃升,增进人类福祉,推动全球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充分认识基础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艰苦性和连续性,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完善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调动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倡导国际合作,扶持青年人才成长,推动科技创新,更好造福人类。(宣讲家网 李永杰)
作者单位:延安市接待处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