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风雨兼程,75载砥砺前行。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各条战线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他们都是时代发展、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他们用自立自强、奋发有为诠释了一代人的风采,唱响了“强国复兴有我”的赞歌!为展现首都各行各业携手新征程共书新答卷、助力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姿态,展现北京全市基层一线人民群众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新篇章的精神风貌,宣讲家网特推出10集“理想中国”百姓故事(双语版),向伟大祖国75周年华诞献礼。本期推出林晓晶讲述的《跨越三千年的对话》故事。
讲述人:
林晓晶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房山分局干部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琉璃河人,小的时候就经常看到考古学家到我们这里来调查。母亲说,早在1945年的时候,就有考古专家推测琉璃河地区很有可能就是西周燕国都城的所在地,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琉璃河遗址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从1962年开始发掘,到今天北京三千年建城史完全被证实,整整用了六十年的时间。
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具有最重要历史意义的,还是堇鼎和伯矩鬲的出土。这是琉璃河地区出土的第一批文物,也是北京地区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堇鼎和伯矩鬲已经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了,它们的出土震惊了当时的考古界,因为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出土过带有铭文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而铭文是还原历史真相最直接的证据。其中有一句铭文“匽侯令堇饴太保于宗周。庚申,太保赏堇贝……”大概意思说的就是,匽侯命令大臣堇去给太保送食物,太保赏赐了堇贝币,堇就用这些钱铸造了这件青铜鼎,以示纪念。其中的“匽”指的就是古代的“燕”国。这基本就确定了这里就是西周燕国都城始封地。那西周燕都究竟是谁建立的?第一任主人就是召公吗?随着考古学家继续发掘,终于在1986年出土的青铜器克罍、克盉上找到答案。克罍、克盉器盖和器身内铸有43字的长篇铭文,清晰地讲述了周王将太保召公封于匽(燕)地,并任命克担任匽(燕)侯,克就是召公的儿子。那时武王伐纣刚刚打下天下,太保召公要留在他身边辅佐,就派长子克到匽(燕)地就封了。这也就确定了克是西周燕都的第一位燕侯。那召公本人是否来到过燕都呢?2021年我们出土的青铜器提梁卣解开了这个谜团。提梁卣上面也是铸有铭文的,铸的是:太保墉燕,延宛匽侯宫。“墉”就是筑城的意思。“太保墉燕”,这就说明在三千多年前太保召公亲自来到燕都,并筑了这座城。这些文物以无可争议的文字资料把北京的建城史直接追溯至距今三千余年前的西周时期。
在60年的考古历程中,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用青春、用汗水、用生命,不仅把琉璃河遗址的考古成果守护了下来,也把一段民族记忆和文化血脉守护了下来。他们用60年的时间一铲一铲地挖,一天一天地默默无闻地干,执着坚守让历史重见天日,保护着遗址安全。
今天,琉璃河遗址已经出土了上万件精美的青铜器、玉器,还有三百多座燕国贵族墓葬和30多座车马坑,还有西周时期的夯土城墙、护城河等大型建筑,这些文物虽然久远,但却是中华民族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让我们拥有了与古人对话、与这个时代对话,甚至是与世界对话的勇气、底气,还有自信。
作为规划建设者的一员,我觉得使命在肩,倍感骄傲。我会接好接力棒,守好琉璃河遗址公园,将这跨越三千年的北京故事传播好、讲下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历史、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出品人:谢辉 贺亚兰
总策划:肖峻峰
监制:李爱民 蒲红果 徐艳丽
策划:刘斌 李文鼐 彭亚南 张哲 赵冠霞 张瑜奕
统筹:刘斌 张露汀
执行:赵冠霞 杨欢
编导:杨欢 姜萌
翻译:崔玉如
摄像:王斐 肖悦
美工:崔洁 张雨萌
灯光:王斐 肖悦
后期:杨欢 姜萌 肖悦
支持部门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百姓宣讲处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房山区委员会宣传部
出品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
宣讲家网 千龙网·中国首都网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