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张历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科学指南——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3)

(三)正确义利观

从2013年起,习近平主席就在多次外交活动中强调要坚持贯彻正确义利观,比如“要树立正确义利观”,“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

正确义利观的提出,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正确义利观充满了中国智慧和文化特色,不仅为中国外交提供了实践指南,也为世界外交实践发展作出了理论贡献。

(四)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

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迅速得到众多国家热烈响应。此后,落实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计划进入全面、细致、科学的制定准备阶段。中国政府制定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涉及的上百个国家政府之间进行了反复深入的讨论,逐渐形成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在战略合作上的高度共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为推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一系列治理主张,脚踏实地、切实可行地进行国际社会各个方面的全球治理,以推动人类社会继续向着光明目标前进。中国发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最好的国际公共产品。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创新,产生的国际影响前所未有。

2017年9月,中国外交部与联合国经社事务部签署“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合作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高发展能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五)全球治理思想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关于全球治理,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要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要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要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所以说,中国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

(六)国际新安全观

2014年3月,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并阐述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其中,发展和安全并重,就是要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权利和义务并重,就是要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自主和协作并重,就是要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治标和治本并重,就是要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提出了亚洲安全观,强调“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不是国与国相处之道。穷兵黩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亚洲安全和发展新局面》的讲话,指出:“2015年,我提出构筑亚洲命运共同体倡议,阐述了建设亚洲美好明天的共同目标。”“建设安全稳定的亚洲是我们的共同目标。谋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就是为了实现地区国家整体安全。我们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妥善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特别是要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注重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性措施,从根源上防范极端思潮的滋生。要探讨建立符合亚洲特点的地区安全架构,追求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

(七)构建亚太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亚太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创新性思想。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与俄罗斯建立第一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和各国建立各类伙伴关系的时间有20多年,但提出构建亚太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

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怀柔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讲话,提出了构建亚太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大家庭,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符合所有成员共同利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亚太经济体需要共同构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对此,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共同规划发展愿景;二是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三是共同打造合作平台;四是共同谋求联动发展。

关于构建亚太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作出了系统阐述:“要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要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统一,妥善处理好领土岛屿争端问题。要维护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通过广泛开展经贸技术互利合作,努力形成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