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现代”的理解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现代文明,是与古代文明相对应的概念。中国古代文明,又被称为中华文明、华夏文明,或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全球史的视野看,中华文明往往与地中海文明相对应,二者共同构成了古代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虽然“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等于能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自觉建设起来,还需要有一个合格的主体自觉、自为地建设。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此重任。之所以称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不是近代文明或当代文明,是因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体现了其与古代文明的形态传承与区隔,也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与政体的标识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这段重要论述表明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关系,表明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刻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古代文明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文明标识。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光明前景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从这段重要论述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对应“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密切关系,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成阶段的文化形态。换句话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将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当中建设完成。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光明前景。与新民主主义文化这一概念一样,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具有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时代,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形态,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有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又有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的深厚物质基础。
因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形式为依托,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路径,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基础,以“两个结合”为动力,尤其是以“第二个结合”为直接动力的文明形态。
三、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多维思考
(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替,而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二者是形态的传承与区隔的关系。我们绝对不能理解成,一旦有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抛弃古代文明,二者不是断裂性的区隔关系,而是包容性的、蕴含性的区隔关系。
(二)文明与国家的关系
国家是文明的集中体现与依托,国家政权与文明形态不能够割裂,一旦割裂往往就政息人亡。关于文明与国家的关系,一部部文明史已经非常鲜明地说明了这一点。比如,古希腊文明与城邦制结合在一起;西周青铜文明与当时的封建制度结合在一起。总之,文明与国家政治制度不可分割。历史上许多文明往往伴随着国家政权的消亡而消亡。所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要与我国的国家政权和国体紧密结合,相互适应,相互支撑,不可分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