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见识的思想家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人数永远最少,但他们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永远最大。他们生来就属于少数,但他们却为所有人而活着。他们以关怀人类为己任,用一生来探求真理。他们,就是思想家。他们从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目的出发,要求帝王不奢靡,官员不贪财。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大意是,最大的祸害莫过于不满足,最大的过失莫过于贪得无厌。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大意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孔子还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说,“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大意是,对于别人所给的东西,如果接受有损廉洁,那就不接受。宋代陈襄说:“廉,盖居官者分内之事”,“一陷贪墨,终身不可洗濯。故可饥可寒,可杀可戮,唯独不可一毫妄取。苟有一毫妄取,虽有奇才异能,终不能以善其后。故为官者当以廉为先”。大意是,为官者可以挨饿,可以受冻,可以被杀害,可以被侮辱,唯一不能做的就是贪污一丝一毫。如果有丝毫贪污的行为,就算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难以善终。所以做官的人应该以廉洁为先。明代薛瑄说,“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也。”大意是,世上清廉官吏的境界可分三等:深明大理而不胡乱索取,是上乘的境界;崇尚名节而不随便索取,是次等的境界;畏惧法律为保俸禄官位而不敢索取,是又差一等的境界。
(三)有远见的普通官员和平民百姓
这一群体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倡导廉洁。第一,创作戏曲,歌颂廉吏。历史上有很多歌颂清官的戏曲作品,唐代的魏征、狄仁杰,宋代的包拯、寇准,明代的海瑞、况钟,清代的于成龙、刘墉,都是被歌颂的对象。通过这种方式在不同朝代树立廉洁自律的价值导向。
第二,创作对联,警示官员。古代有个县官,贪污受贿,无恶不作,可他却标榜自己清正廉明。有一天,他出了一副上联,让人对出下联。上联是:一对烛,亮亮堂堂,普照前后左右。徐文长随口对道:两盏灯,黑黑暗暗,无分南北东西。无独有偶,《笑林广记》有个广为流传的笑话。有个贪官在府衙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爱民如子;执法如山。”有个秀才愤愤不平,趁着夜色,偷偷在对联上添了几个字:“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考察工作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一副讲“官德”的名联,源自河南省内乡县。
第三,创作廉诗,表明心志。古代的清官廉吏通过创作廉诗,表明心志,使后人无需拨开历史的烟云、拂去岁月的尘埃,就能直接触碰到一颗颗鲜活生动的廉心。讲几个故事。汉武帝时,汲黯新任淮阳太守,当地豪绅纷纷准备厚礼想要登门拜望。汲黯知道后,写了一首诗词张贴告示天下:“太守府门朝南开,无理有钱莫进来。自知之明听劝导,行贿则是小人才。”这首拒贿诗,是劝诫,也是自省,一经贴出,心怀鬼胎之徒吃了“闭门羹”,望而却步。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老太监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之命他又不敢违,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给父亲。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明代有名的清官于谦,是一个廉洁奉公、敢于担当的人。当时,朝廷宦官掌权,腐败成风。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特产去吗?”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大意是,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反而给人民带来灾难。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免得被人说长道短。
第四,诫妻教子,共守清白。比如,白居易给妻子写了一首诗,名为《赠内》。在诗中,他强调生活中不需要追求过多的物质享受,只要满足基本的衣食需求即可,重要的是保持廉洁、清白。诗中有这么一段:“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禦寒,何必锦绣文。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陆游在儿子到吉州任职前,给他写了首诗,教育他要生活俭朴,清白自守,做个廉明的好官。诗中说:“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聚俸嫁阿惜,择士教元礼。我食可自营,勿用念甘旨。衣穿听露肘,履破从见指。山门虽被嘲,归舍却睡美。”
第五,母教子廉,妻阻夫贪。我们讲个“陶母责子”的故事。东晋的陶侃,年轻时担任负责河道和渔业的官吏。利用工作之便,曾经把一陶罐腌鱼托人送给母亲。陶侃母亲对来人说:“这是哪里来的?”来人说:“是官府所拥有的。”陶侃母亲将腌鱼封好并且回信,责备陶侃说:“你身为官吏,把官府的物品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还增添了我的忧愁。”陶侃读罢非常后悔,自此将母亲的训导牢记在心,在其后为官中始终清正廉洁。
明朝马皇后,是个管得住朱元璋的人,既是“贤内助”,又是“廉内助”。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多次提出欲寻访马皇后亲族,以封爵禄,但均被马皇后婉言谢绝。她说:“爵禄私外戚,非法。且妾家亲属未必有可用之才。一旦骄淫,不守法度,其后果不堪设想,前朝外戚之覆政,皆由于此!”平时,马皇后也常提醒、劝诫朱元璋:“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她虽贵为国母,却依然生活简朴。遇有灾荒歉收,还开仓赈济灾民。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体现了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可以说,加强制度建设是保障。2013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进一步强调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制度运行的基础。制度让想犯错误的人犯不了错,文化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这句话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文化与制度的互补关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
廉政文化建设在中国历史上和现代社会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廉政文化建设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腐败的速度变慢,使朝代更替不过于频繁,让老百姓少受战乱之苦;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经济负担,使他们的生活状态得到了改善;三是可以鼓励人们清廉修身,使社会始终有一股正气存在。
第二,廉政文化建设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帮助优化一个单位或者部门的廉政环境。廉政文化建设是培养党员干部廉洁意识的重要手段。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有效识别、坚决抵制腐败的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二是可以帮助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教育制度。腐败问题除了严肃惩治之外,更应从源头遏制,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教育制度,使惩与防相互支撑、有机统一,并通过自律与他律结合,最大程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另外,廉政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深层次的、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一方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效拓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领域,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素养,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本身就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是廉政制度实施的有力保证。三是可以帮助有效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人文素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做人的廉政意识和信念,守住拒腐防变防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