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宋强:【强国讲堂】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以科学理论为基,以扎实实践为翼(8)

以上内容,对“十四五”时期的体育强国建设具有启发和指导性意义。

“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之下,全球体育秩序和赛事格局受到严重影响,体育政治化倾向重新抬头。同时,国内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体育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十四五”时期,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体育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奋勇前进。

《规划》明确了到2035年体育强国建设的远景目标。2025年,我国要在各领域、各项目、各区域实现较大发展、取得重要成果。体育发展的基础要更加坚实,体育强国的四梁八柱要基本形成。2030年,体育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显著提升,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充满活力、市场规范有序、人民积极参与、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2035年,我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体育的制度生命力、大众亲和力、国际竞争力、经济贡献力、文化软实力、世界影响力充分彰显,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规划》在具体实施上,提出了诸多工程。第一,全国社区运动会品牌赛事活动打造工程。“十四五”时期要开展“我要上全运”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鼓励各地广泛开展社区赛事活动,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全国社区运动会。鼓励城乡基层社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支持有条件的社会体育俱乐部承办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引导社会力量承接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项目。

第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工程。“十四五”时期要补齐5000个以上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支持新建或改扩建2000个以上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在社区健身设施建设中加大适儿化、适老化健身设施建设,推动县级“两个一”公共健身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即具有一定规模人口的县级区域至少建有一个体育场(或田径场)、一个全民健身中心(或体育公园、体育馆),同时保证“两个一”建成后得到高效利用;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全覆盖。

  第三,社会足球场地建设工程。“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推进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到2025年全国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9块(其中,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重点推进城市等有条件的地区达到1块以上)。

第四,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评定工程。“十四五”时期要在现行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政策框架基础上,打通业余和专业之间的界限,按照科学合理、便民利民的原则,建立健全统一规范、面向全体公民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评定政策体系。建立体育运动水平等级称号体系、等级标准体系。

评定工程需要有规范的标准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逐级提高运动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第五,运动项目推广普及工程。“十四五”时期要充分调动基层体育部门,发挥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主体作用,不断扩大项目参与人数,力争一批项目参与人数过亿。

第六,竞技体育强基固本工程。“十四五”时期要以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区、市)现有体育训练基地为重点,围绕场馆智能化、服务科学化、保障精细化、管理信息化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一批集“训练、科技、医疗、教育、服务”于一体的国际一流训练基地。

第七,集体球类项目提升工程。“十四五”时期要全面推动“三大球”以及手球、曲棍球、棒球、垒球、橄榄球、水球、冰球等集体球类项目的普及与提高,加强对集体球类项目的布局和扶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集体球类项目训练、竞赛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第八,“三大球”振兴工程。“十四五”时期要建立科学规范、有序有效的“三大球”治理体系,完善面向全社会以及不同年龄群体、不同等级水平的“三大球”技术标准,健全“三大球”制度规范,建立“三大球”监管机制,加强“三大球”行业自律、行风建设。

第九,职业体育发展工程。“十四五”时期要统筹谋划职业体育发展,做好职业联赛创建和职业联赛管理机构组建顶层设计,完善职业体育发展支持、监管政策,规范职业俱乐部运营和职业联赛发展。

第十,体教融合建设工程。“十四五”时期要落实《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深化体教融合。

第十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十四五”时期要巩固和加强体校、学校和社会组织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三大阵地的建设,强化地方各级体育部门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责任。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范壁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