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要地位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重要地位、重要作用,科学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坐标定位。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是“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三是“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四是“全面从严治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2.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并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句话表明,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法治之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定是法治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深入理解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三)工作布局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准确把握当今时代和实践发展新要求的基础上,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深刻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明确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前进方向。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性的集中体现。这句话强调的是要发挥合力,把所有主体、所有力量都汇入到全面依法治国的洪流中,动员一切力量推动我国法治建设。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今天的法治建设不仅要关注国内法治,还要统筹考虑涉外领域。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们在国际治理中日益发挥更大作用,推进涉外法治建设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四)重点任务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擘画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重点。
第一,首要任务,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调“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
第二,总抓手,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第三,关键环节,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比来看,当前我国法律规则体系已基本建立,工作的重心是要在量的基础上提质,追求良法善治。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环节,要携手并进,全面发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