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途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两个结合”的根本途径,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个结合”主要聚焦于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之间的辩证关系,着力解决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等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正是我们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程。
在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解决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大历史课题。1978年,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问题。改革开放的成功,归根到底是“结合”的成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的实际相结合,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历史性变革的发生,依然靠的是走“结合”的道路。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主要有四个着力点,即要深刻把握基本国情、洞察时代大势、聚焦现实问题、总结实践经验。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实现深度融合,其核心前提在于二者在方向和性质上具有高度契合性。这种契合并非意味着二者在所有具体观点上完全一致,而是在根本理念和价值追求上存在相通之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二者在“四观”上的一致性,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为“第二个结合”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就是相互促进、互利共赢。通过结合,马克思主义得以融入中国,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真正的本土化、中国化,进而融入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同时,“结合”亦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活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所谓“化学反应”,指的是释放新能量、催生新事物,也就是在“第二个结合”的过程中创造出新的文化、新的文明形态。
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我们所走的道路,即改革开放以来所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下、在中华文明深厚底蕴中孕育而生的,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有机融合,继承并发扬了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果。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些历史的积淀极大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
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今天的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激励我们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建设中去。
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结合”让今天的我们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入挖掘和弘扬,也使得文化传承、文化自信、国家认同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