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李志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发展(6)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思想贡献

2021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第一,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要强调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因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

第二,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第三,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看。党勇于自我革命作为一种鲜明品格源于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贯穿党的历史;作为一种政治自觉,勇于自我革命是一种敢于刀刃向内、自剜腐肉的勇气和自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保持和激发自身旺盛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新的飞跃标准是什么?第一,时代课题。时代有了新课题,理论才能新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007年,党的十七大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作了概括,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第二,实践检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实践检验成功才能说明理论有了新的飞跃。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100多年前,承载着民族希望的小小红船,如今已经变成承载着14亿多中国人民希望的巨轮,中国共产党也已经发展成为拥有99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