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建设社会参与体系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系统,包括社会参与主体、社会参与平台、社会参与规则和社会参与机制等。不断完善社会参与体系,需要不断壮大社会参与主体,健全社会参与制度,助力民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社会参与主体。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民生保障供给体系。社会参与是弥补政府资源不足的有效渠道,市场组织可以发挥效率的优势,广泛开展社会企业的认证,将公益和市场结合起来,将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和市场服务结合起来。政府的着力点是在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上,确保相关改革举措可持续,避免大包大揽和过度福利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抓民生也是抓发展。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对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服务、休闲服务等方面的社会需求,支持相关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因此,除了政府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之外,还需要市场组织、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细分领域的服务产品,比如心理咨询、慢病管理、文化娱乐以及精神慰藉等。市场组织可以承担社会责任,社会组织可以发挥专业服务能力,从而实现从政府单一主体,向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格局转变,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
社会参与平台。搭建有序参与的平台,发挥平台引领参与的作用。首先是诉求表达的平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强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除了市民热线,还有基层立法联系点、人民意见征集点,人民群众也可以就近向社区反映,提出自己的问题需求或政策建议。其次是社会服务的平台。完善全社会的志愿服务平台,比如大型体育赛事、国际会议需要招募志愿者;日常救援、应急管理需要志愿者团队;还有面向居民的社区志愿服务,包括社区环境卫生、平安稳定、关爱老人、文化活动等。再次是公共事务参与的平台。在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方面,要发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政府主导作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养老服务社会参与作用,打造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有爱家庭协同发力的发展机制。最后是社会创新的平台。可建立社会创新孵化园,设置天使投资基金,整合社会创新导师资源,举办公益创投大赛,开展项目路演等,提供创新项目展示、资源链接、创新指导等服务。通过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连接,搭建创新项目孵化平台,促进创新生态的发展。
社会参与规则。在推进“民心工程”的过程中,需要着力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人民群众可见可议可行,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用民主的办法解决民生问题,用协商的办法解决治理难题。要努力实现议事协商有规则、利益协调有制度、包容认同有共识。上海市五里桥街道社区“三会”(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已经推行25年,半淞园街道耀江居民区的“住户守则”已经发展到4.0版,凉城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了“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法,很多社区还制定了楼道公约、文明养宠公约、美丽乡村约定等,通过形塑社会参与的规则,将民生保障的服务功能和政治功能结合起来,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的磅礴力量。
社会参与机制。为了推动民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优化社会参与的多方机制,激发社会参与的多重动力。首先是多赢共益的经济利益。共建共治共享必然要求多方参与,推动协同治理、合作治理和联动治理,实现互利共赢的效果。企业参与民生服务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社会组织在开展一些社会服务项目时,也可能会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或社会捐赠。其次是多方认可的社会激励。社会的认可和奖励对社会参与行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比如荣誉证书、奖章等,可以增强荣誉感和成就感。社会组织和企业得到社会的认可,能够提升其公信力和吸引力,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还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最后是多元共生的价值观和使命感。社会组织基于公平正义,企业基于社会责任,个人基于公益慈善,价值观和使命感是社会参与永续的内生动力。
〔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