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长的三寸帽翅

加长的三寸帽翅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详。”这是传统京剧《铡美案》中的经典台词。包公在唱这句台词时,眼睛炯炯有神,他头上的三尺帽翅更是抖动得厉害,凸显出黑脸包公不惧权贵、刚正不阿的形象。

近日到开封府参观,讲解员给听众讲了一个鲜活的传说故事。据传,包公身材矮小,明显矮于其他大臣,因此每次参加朝会时,总被前边的大臣挡住。宋仁宗看不见包公,误以为他没来上朝,甚至怀疑他是故意不照面。

一边是皇帝的误解,另一边则是包公的有苦难言。他几次想上奏皇帝说明原委,奈何自己总是因为被挡而失去发言的机会。其实包公被挡何止是因为身高,真正原因是那些心里有鬼的大臣害怕包公弹劾自己,纯属有意为之。

后来有一次,包公实在忍无可忍,他在人群中突然大喊了两声。宋仁宗坐在金銮殿上,只听声音不见人,于是就问:“是谁?站到前边来我看一看!”包公这才挤出人群,终于站到了前排。宋仁宗问他为什么喊叫,包公回答:“臣有话要说,而皇帝您总看不到我。”宋仁宗一笑:“看不到,是因为你长得矮吗?这样吧,朕特准你的帽翅加长三寸,朝内的文武百官,任何人都不得碰包公的帽翅!”

这样一来,每次上朝,包公的周围就有了宽松的距离。因为加长了帽翅,仁宗皇帝便很容易看见包公。包公想奏本的时候,只需抖动一下帽翅,宋仁宗就明白了。

古往今来,似包公这般的智者往往能识时势而主动进取。战国毛遂不甘门客之列,自荐赴楚,以胆识谋略助平原君缔盟,毛遂自荐蕴藏进取之道。大千世界,竞争如潮,沉默者易被洪流湮没,做人既要深修内功,更须展露才能。当年若没有包公的这一声吼,怕是再多的才能也无用武之地。该出手时就出手,大声喊出:“我行!我肯定行!”

而宋仁宗给包公加长三寸帽翅,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知人善用的深刻哲理。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治世智慧,也是领导艺术。识人如鉴玉,需观其德才、察其性情,方能辨明优劣。善用如调弦,当因材授任、扬长避短,使勇者冲锋、智者谋略、细者理微。齐桓公用管仲而霸,刘邦纳三杰而兴,皆因洞悉人性、精准定位。管理者当统揽全局,既容短不求全,亦促人尽其才,使团队如交响共鸣,在差异互补中凝聚最大合力,此乃组织制胜之道。可以说,正是有了宋仁宗的慧眼识人和加长帽翅的支持信任,才有了包公名震北宋的丰功伟绩。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