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刘邦知人善用

【2020-03】刘邦知人善用

秦汉之际,群雄并起,其中以刘邦和项羽两支力量声势最大。最终,布衣出身、文不能书、武不能战的刘邦竟然打败了出身将门、深谙兵法、身经百战的项羽。刘邦在总结战胜项羽的经验时说:“能够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能够镇守后方,安抚百姓,提供军饷,使粮食源源不断供给到前线,我不如萧何;能够带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只要发挥他们的长处,就能夺得天下。而项羽呢?他手下仅有一位谋士范增,却既不信任也不重用,这便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张良善于运用谋略,萧何长于稳固内政,韩信擅长征战沙场,这是刘邦对此三人的判断和认识。事实上,刘邦正是通过巧妙的用人,使他们的专长得以充分发挥,最终成就了大业。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司马迁说张良运筹帷幄,于无形中战胜敌人,靠的不是名声和勇武,而是做易事就像做难事一样对待,处理小事就如处理大事一样认真。这里,我们要说的是鲜为人知的谏阻分封、雍齿封侯的故事。

公元前204年冬天,楚军把汉军围困在荥阳,项羽不断派兵骚扰汉军的补给线,致使刘邦渐渐不支,急忙向大臣征求良策。有个叫郦食其的谋士建议刘邦分封六国诸侯后裔,使天下归心,若能如此,大王便能称霸,项羽也只得乖乖地来朝拜。对这个看似高明的主意,刘邦大为赞许。

此时,张良前来拜见。刘邦正在吃饭,赶紧让张良走上前来,把郦食其的计谋告诉了他,并问此计如何?张良闻后,大惊失色,问道:“这是谁给大王出的计策?若真如此,可就坏了您的大事了。”刘邦急问:“为什么?”张良借用刘邦吃饭的筷子,一边比画一边讲了起来,一连说了八个“不可”,归纳起来就是:项羽不像夏桀、商纣的后代那样弱势,不容易控制;周武王厚待比干、箕子,散钱发粟,赈济贫民,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偃武修文,这些大王您都做不到;分封之后,将士谋臣各归其主,没有人再跟随您争夺天下了;最重要的是现在项羽强大,分封之后,诸侯国必然屈服于他,怎么能向大王称臣呢?张良的分析切中要害,鞭辟入里,使刘邦恍然大悟,大骂郦食其:“臭儒生,差一点坏了我的大事!”立即停止了分封。

关于分封的故事,在若干年后又发生了一回。只是这次,张良给了刘邦另外一个建议。

西汉建立后不久,论功行赏,刘邦首先封赏了二十多个大功臣,余下的人由于争功,一时无法封赏。当时,刘邦住在洛阳南宫,经常看见一些将领坐在沙地上,交头接耳,很是纳闷,问张良:“这些人在议论什么?”张良回答说:“陛下不知?他们在商议谋反呀。”刘邦说:“天下刚刚安定,为什么要谋反呢?”张良说:“陛下靠着这些将领夺得了天下,现在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亲近的人,诛杀的都是陛下仇恨的人。这些人既怕得不到陛下的封赏,又怕因从前的过失而遭诛杀,所以就谋反。”刘邦急问:“这该如何是好?”张良问:“群臣都知道的陛下最憎恨的人是谁啊?”刘邦回答说:“当然是雍齿了,我多次想杀了他。”张良让刘邦赶紧封赏雍齿,刘邦照办,封雍齿为什邡侯。诸将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就不担心了。”张良“雍齿封侯”的提议成功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危机,而刘邦能够采纳张良的建议,从谏如流也是其难能可贵的品质之一。

萧何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

西晋文学家陆机有言:“堂堂萧公,王迹是因。绸缪睿后,无竞维人。外济六师,内抚三秦。拔奇夷难,迈德振民。体国垂制,上穆下亲。名盖群后,是谓宗臣。”陆机对萧何给予很高的评价。萧何保护秦朝的典籍、经略关中后方,为汉朝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入秦都咸阳,数年的征战终获胜利。咸阳的繁华街道和巍峨的宫殿深深吸引住了将士们,甚至连刘邦都沉溺于酒宴之中。唯独萧何进入咸阳后,对钱财和美色视而不见,急忙调集兵士包围秦丞相御史府,不准人员和物资进出,命人将秦朝涉及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方面的图书档案清点查收,分门别类,登记备案。萧何这一举措意义重大,此后,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之所以能够详细掌握各处险关要塞,各地百姓的人口数量和生活等情况,全赖萧何收缴的这批秦朝文书档案。所以,刘邦闻听萧何清查典籍之事,也颇为称许。

此时的关中地区经历数场战争,早已满目疮痍。项羽入咸阳后又大火连烧三月,房屋倾圮,百姓四散。刘邦让萧何主理关中的生产生活,遇事可灵活处理,不必奏报。萧何通过统计户籍人口,采取一系列安抚百姓、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迅速恢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并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以备军队作战所需。在汉军与楚军于荥阳(今属河南省郑州市)对峙的几年间,萧何按户征收粮饷,并水陆兼程,把物资运送到前线,使军粮供给从不匮乏,极大地稳定了军心。有几次,汉军与楚军交战,汉军大败,损兵折将,刘邦甚至想到只身逃走。危难之时,还是萧何坐镇后方,从关中征发兵士,派往前线,使刘邦得以重整旗鼓,继续战斗。与此同时,萧何颁行新法,强化统治秩序,注重基层社会治理,令每乡推举有德行和阅历的老者,称为“三老”,负责教化百姓。经过萧何的经营,关中成了刘邦稳固的后方。刘邦称帝,论功行赏时,关内侯鄂千秋说,陛下虽然多次失去关中以东大片土地,可萧何一直保全关中以待陛下,这是万世不朽的功劳啊!刘邦深以为然。

韩信战必胜、攻必克

萧何曾对刘邦说:“诸将易得,至如韩信,国士无双。大王若只在汉中称王,则不需要重用韩信;若欲争夺天下,则不能不重用韩信。”韩信具备卓越的将才,总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作战部署,让敌方作出错误的判断,以智取胜,如井陉之战和断水淹敌。

公元前204年,韩信统兵数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攻伐赵国。赵国的成安君坐拥军队20万,在得知韩信等人行军千里,粮草供应迟缓,且军队仅区区几万后,不由得轻视起来。韩信看出对手轻敌,便大胆引兵驻扎在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深夜,他挑选轻骑两千,让他们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战旗占据高地窥探赵国军队,并嘱咐将士说:“敌人见我军出击,必会率军迎战,此时趁敌营空虚之际,你们将敌营旗帜换为我军红旗。”韩信料定赵国军队本土作战,占据有利地势且粮草充盈,必会以逸待劳,遂点兵一万,沿河列阵,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势。对方见状,奋力出击,韩信佯装败退至河边大本营,双方展开水战。赵国军队久战不胜,遂决定撤至军营中,却见营中遍插汉军红旗,以为汉军已将赵王和主帅掳走,便四散溃逃。此时在赵营的两千骑兵和韩信的一万军队两路夹击,大破赵军。

韩信平定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区)后,继续向东追击齐王田广,一直追到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城西。此前田广曾向项羽求援,项羽派龙且为大将,率军驰援。田广与龙且合兵一处,与韩信对峙。战前,门客对龙且说:“韩信的汉军劳师袭远,必然死战,锋芒不可阻挡。我们则在本土作战,士兵容易逃散。不如坚壁不出,让齐王派使臣安抚沦陷的城邑,这些城邑得知齐王还在,且得到楚军的支援,必然起义反叛。如此,汉军得不到给养,就可迫使其投降。”龙且立功心切,拒绝了门客的建议,决定开战。齐楚联军与汉军沿潍河对阵。韩信连夜令人制作万余个大口袋,里面装满了沙子,堵住了潍水上游,自己带领一半士兵渡河攻击龙且,佯装战败,撤回阵地。龙且见状大喜,说道:“韩信果然怯懦!”遂引兵渡河追击韩信。韩信命人把装满沙子的口袋扎破,瞬间水波滔天,冲向下游。龙且的军队刚刚渡过一半,韩信立即率军反击,杀死龙且,斩获颇多。尚未渡河的齐楚联军,见势不妙,四处逃亡,齐王田广也逃跑了。韩信向北追击到城阳,将楚军全部俘虏。

知人善用的启示

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小小的泗水亭长,到大汉高祖,刘邦凭借知人善用实现了人生逆袭。

知人是善用的前提,刘邦善于发现各类人才的长处。刘邦麾下文武群臣之中,以张良、萧何与韩信最为著名,刘邦对他们长处的认知是准确的。在与张良的交往中,刘邦认定他是个不可多得的谋臣。此后,刘邦遇事多与张良谋议。刘邦和萧何相交甚早,认定萧何是管理国家、保障后勤的得力干将。至于韩信,刘邦最早并没有十分看好。韩信通过向刘邦提出克复三秦之良策,配合张良提出“暗度陈仓”之计,才使刘邦对其刮目相看,由此认定他是个有谋略的军事家。

善用是知人的价值体现,刘邦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的长处。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刘邦在很多重要问题上都采纳了张良的谋略。如听从张良建议,在鸿门宴上卑辞臣服;下邑惨败后,又采纳了张良利用矛盾拉拢英布、彭越,离间项羽阵营的计谋。刘邦发挥萧何的长处,让他留守后方,供给前线。韩信作战有勇有谋,刘邦便放手让其带兵作战。正是发挥了他们的长处,刘邦才得以数次化险为夷,扭转了战局。在汉楚两军垓下决战时,刘邦执行韩信的“五军阵”法,最终迫使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知人善用是领导者必备的素质。周恩来总理曾称赞萧何:“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由此可知,领导知人善用的重要性。张良、萧何、韩信虽然出身和能力各有不同,但都是难得的人才。刘邦不仅看到了这一点,而且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对于今天的选人用人而言,一个称职的领导者更应该懂得,在知人——考察人才方面,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善用——使用人才方面,要坚持各尽所能、人尽其才。只有如此,才能充分盘活干部资源,把方方面面优秀的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

(作者简介:刘腾,北京联合大学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