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使用后付费方式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以先使用后付费方式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交融的当下,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激活创新势能、赋能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连接科技创新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纽带,也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体现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改革从聚焦供给侧“转得出、转得好”,向供给与需求双侧发力、重视“落得地、有需求”的深度进阶,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重塑的标志性突破。科技成果许可先使用后付费方式的明确,有利于产学研紧密结合,促使科学到技术再到产业的通道更加顺畅,从而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供给到双侧:制度突破的战略信号

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着力点聚焦供给侧,通过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强化高校院所转化激励,试图破解“转得出”难题。但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卡壳于需求侧企业的不敢用、用不起。中小微企业受资金、风险承受力掣肘,对陌生科技成果望而却步;成果供给与企业需求存在信息差,优质技术难以精准匹配市场刚需。

先使用后付费方式的出现,是一次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向奔赴。它将政策重心从激发科研人员供给端积极性,延伸至激活企业需求端活力,让企业以零前期成本尝试新技术,用市场验证代替行政判断,倒逼成果供给侧关注技术实用性与市场适配度。这是一场从推成果到找需求的逻辑变革,标志着科技成果转化从供给主导的单边突进迈向供需协同的生态重塑,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提供了制度密钥。

从探索到定型:制度演进的实践轨迹

回溯先使用后付费方式的发展脉络,作为推进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工作落地的重要举措,2022年9月印发的《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开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政策形式对先使用后付费进行了系统安排。2023年9月修订的《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将“科技成果先试用后转化”写入地方性法规。2024年科技成果许可先使用后付费被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之后,天津、江苏、福建、四川、内蒙古、陕西、广东等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推广实施。

通过前期制度和实践探索,企业可先拿技术验证、再按效果付费,打破资金枷锁,让中小微企业敢尝“创新螃蟹”。一批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的冷门成果,因企业敢于试用,催生出抗癌新药研发、工业智能升级等应用场景。同时,通过构建低门槛接入、市场化结算的转化通道,高校院所的专利转化周期缩短,企业技术获取成本降低,沉睡专利加速苏醒。这些探索证明,先使用后付费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激活了供需两端积极性,为制度定型积累了实践经验。

从落地到深化:制度完善的现实命题

先使用后付费方式要真正嵌入科技成果转化生态,需跨越信任构建、风险平衡和政策协同三重门槛。

一是加强供需信任,解决信用体系的补位之困。企业“先使用”的底气,源于信用体系的支撑。当前,企业信用评价分散在金融、政务等领域,缺乏针对“科技成果使用”的专属信用画像。若企业“试用赖账”,高校院所维权成本高;若高校院所“技术注水”,企业损失难追偿。需构建跨部门、标准化的科技信用平台,整合企业研发实力、信用记录,关联高校院所成果质量、履约历史,用数据编织“信任网络”,让守信者便捷使用、失信者寸步难行。

二是加强风险平衡,解决权责边界的厘清之难。高校院所作为公益属性机构,面临“后付费收不回”的资金风险。企业试用失败、恶意拖欠,会让高校研发投入“打水漂”,削弱转化积极性。这需要政府从公共服务角度破局:一方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基金,对高校院所因企业失信产生的损失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另一方面,探索“保险+转化”模式,引入保险公司开发成果试用履约险,用市场化手段分摊风险,让高校院所敢放、企业敢用。

三是加强政策协同,解决协同联动的畅通之堵。先使用后付费方式的效能释放,需要加强与相关政策的协同联动,形成撬动成果转化的政策杠杆组合,打通资源供给与转化通路的协同堵点。要推动已完成声明的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采用先使用后付费许可方式,让公共财政支持的科技成果更好惠及社会;要引导中小微企业深度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以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推动企业需求与技术供给精准匹配、有效对接;要在专利开放许可中嵌入先使用后付费条款,激活规模化推广与低门槛试用双通道。

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是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的“小切口”,却撬动着“供需协同”的大变革。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的战略信号,到实践探索积累的经验,再到落地深化面临的挑战,这条制度演进之路,本质上是一场重塑创新生态的攻坚战。唯有以信用体系为基、风险共担为翼,让供给侧与需求侧在“先试”中互信、在“后付”中共赢,才能真正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让创新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这不仅是一项制度的落地,更是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从蹒跚学步到奔跑前行的关键一跃,值得我们以改革之智、协同之力持续深耕。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