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新中国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新中国的精神”

——读德克·卜德《北京日记:革命的一年》

德克·卜德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1931年至1937年,他受哈佛燕京学社的委派在北京访学6年,对这段生活经历印象深刻;1948年夏,他再次来北京访学1年。此次重返北京,卜德不仅“有一种回老家的感觉”,更因此机缘得以亲历与见证彼时中国正发生的巨变。他这样写道:“那年夏天,当我们从美国启程到中国的时候,我们相信在北京的这一年,我们将看到一场伟大的新世纪的开创,这个开创将不仅改变中国,也会改变世界。”在《北京日记:革命的一年》一书中,卜德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他所亲历的“新世纪的开创”。

“共产党取得了非凡的胜利”

当卜德于1948年8月刚到达北京时,他发现“北京的贫困是相当明显的。既有物质上的贫困,也有精神上的贫困”。令其印象深刻的是,由于彼时正值国民党政府为挽救经济崩溃而实行所谓“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他对改革所带来的“富有戏剧色彩的通货膨胀”有着切身的感受,并在随后的5个多月中目睹国民党政权的种种腐败,以及“整个旧生活方式的解体”。对于这段时间的感受,他如此写道:“人们的心情普遍是忧郁、紧张和不安。”

1949年1月,解放军和平入驻北京,新政权的活力与生机日益显现出来。在日记中,卜德对于共产党重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新秩序的努力表示了赞叹。比如他提到,有关婚姻自由的宣传教育,“表现出共产党十分重视妇女获得平等权利的问题”;组织工业合作社,是“穷人通向新生活的道路”;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表明共产党“是真的想听取意见的”。

1949年6月26日,卜德来到公园散步,发现路上的行人“全没有我们刚到北京的那六个月中所看到的那种紧张不安的神色”,他们“随时想笑,想唱(新的歌曲相当流行),想自由自在地与人交谈,他们又重新拥有了那份无忧无虑,那份亲切友好的心情”。他们“从那种恐慌不安中解脱出来了,而且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卜德看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将社会导向安定、团结,并使大多数的北京人“都洋溢着一种获得新生活后的希望和乐观”,共产党确实“取得了非凡的胜利”。

“点燃了一把热烈的理想主义火焰”

1949年3月17日,卜德在日记中记录下他在北海散步时所见的一幕: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发现倒地的香炉后,随即叫来同伴合力把这三英尺高的“既圆滑又笨重”的香炉扶回原位。对此,卜德感慨道:这也许是几十年来,一队中国士兵,在不期望得到表扬和奖励的情况下,“只是为了扶正公共古迹所自发地表现出来的需要有积极努力、机智和合作精神的行动”。卜德由此窥见了一种精神,他将其称为“新中国的精神”。

正是这种“新中国的精神”,使共产党能够取得非凡的胜利。共产党接管北京后,面对的是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与挑战,比如崩溃的经济、严重的粮食饥荒、资金与技术人才的缺乏等。不少人因此对中国共产党接管的前景心生疑虑,甚至有人建议“共产党也许应该接受劝告留在华北1至2年,以巩固他们的政权”。卜德认为,这类观点看似“有许多事实根据”,但忽视了“许多别的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的精神”。

卜德在日记中虽未解释“新中国的精神”的具体内涵,但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在精神方面为中国作出的贡献是不容否认更是不容忽视的:“从精神方面,共产党为中国作出什么贡献呢?依我看,共产党都作出了贡献,而且在过去是从来没有的:加强纪律教育,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对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树立信心,为共同的目标而通力合作,个人对社会福利的关注,提高老百姓的政治觉悟,对知识分子进行关心和尊重普通老百姓的教育,对公务员的反贪廉政教育,取消公务员的特权,这些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正是基于此,卜德称共产党的这种精神“为他们的事业点燃了一把热烈的理想主义火焰”。

“中国共产党是唯一有这种力量的组织”

卜德曾翻译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并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着较为精深的研究。基于研究,他认为传统中国社会是建立在“理想化的、静止不变的‘和谐’基础上的”。源于此,“中国应该从她的古老的条条框框中挣脱出来”。在他看来,“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具有使中国摆脱古老条框的“这种力量组织”,而其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并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真理”。卜德阅读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后,感慨道:“这段论述是一个清楚的、令人信服的、充满活力的共产主义的观点”;正是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为唯一和最终的真理”这种信念,使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一些令人吃惊的品质:热情、无私奉献、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关注、理想主义、廉正以及准备克服一切困难的意愿”。

彼时,美国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进行了抹黑,他们当时流行的观点是“莫斯科应该对在中国最近发生的事情负有直接的责任”,或是“如果美国既给国民党更多的援助又不‘出卖’蒋介石的话,那么形势就可能会扭转”,抑或是“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并非靠的是其本身创造性的品质,而纯粹靠的是对手的错误和缺点”。卜德严肃批评了这些观点:“任何对本书所阐述的事实能认真思考的人”都可清楚地看到它们的“荒谬之处”。基于在中国的亲历与耳闻目睹,他提醒美国社会各界必须承认“国民党时代已过去了”,“由于它的贪婪、腐败、玩世不恭、冷漠、愚蠢及脱离老百姓,国民党已最终失去了曾经拥有过的老百姓的支持。而共产党在这些方面正好恰恰相反,所以他们就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

与此同时,卜德还发出警告称,如果不正视“共产主义在中国受到欢迎”的内在原因,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造性品质”,只是“试图用武力来反对中国的共产主义”,其结果只会是徒劳。有鉴于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政权“将在其自身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以其特有的方式向前发展”,他呼吁美国应努力去和当时中国的新政权进行交流,并称这值得“坦率真诚地去试一试”。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