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强化生态保护理念,助力节水农田建设,7月5日至7月17日,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赴八师一四六团乡村振兴促进团,以第八师一四六团为实践基地,聚焦玛纳斯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展为期13天的思政社会实践活动,将青春力量注入乡村振兴一线。
为摸清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痛点,团队先以需求调研为切入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等形式,与当地农户面对面交流,详细记录他们在节水灌溉、设备维护、土壤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难题,梳理出“科学用水不明确”、“盐碱地改良困难”等6类核心需求。基于这些需求,团队针对性开展生态调研:7月5日深入田间采集土壤样本,分析pH值、氮磷钾含量及盐渍化程度;7月6日聚焦灌区水质检测,测定水体含沙量等关键指标。
基于调研结果,团队精准推进惠民服务: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编制完成300份《农业生产实用手册》,涵盖节水技巧、土壤养护等实用内容,由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发放,现场演示过滤器维护方法;连续三天在一四六团北泉镇和一四七团北安社区、东盛社区开展节水宣讲,结合案例讲解与互动问答,向300余名居民普及节水政策与防溺水知识,有效提升群众水资源保护意识。此外,团队为当地农户修筑过滤器,帮助社区居民干农活,将技术服务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实际成效,切实解决生产难题。
实践过程中,团队始终将思政教育贯穿全程:在一四七团为民服务中心组织“传承兵团精神,青春建功乡村”主题团日活动,强化成员服务“三农”的责任担当;走访老党员,聆听“屯垦戍边”奋斗故事,在红色传承中深化对兵团精神的理解。活动形成《八师一四六团农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提出多项可落地的农业发展建议,并与一四六团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为持续助力当地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意义。”团队负责人于相卓表示,成员们将带着实践所得继续深耕专业,为边疆农业发展贡献力量。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为青年学子搭建了成长平台。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当地农业发展需求,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三农”的使命,为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贡献青春智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