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此次节日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中国医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医师节为契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加强医务工作者法治观念和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医学人文教育。
医务工作者是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国家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体现了党中央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医务人员的亲切关怀,旨在引领广大医务人员弘扬崇高职业精神,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增强服务能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医德高尚、技术优良的医务工作者队伍,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8月18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立东方医院新生儿科,医师给新生儿听诊。 新华社发(王春 摄)
德馨于行践医道。“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吴孟超院士的这句话,道破了医者的核心底色——医德。医学从来不是冰冷的技术,而是饱含温度的人文事业,“德为技之本”,失去德行支撑的医术,再精湛也难称“仁术”。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提出,要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道德行为,弘扬崇高职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医务人员明大德、遵医德、守公德、严私德。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医者初心,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履行神圣使命,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动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技精于勤惠民生。如果说医德是行医的基石,那么医技便是服务百姓的羽翼。面对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人口老龄化加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挑战,都对医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技精于勤”不仅是对医者的自我要求,更是回应百姓“看好病”期待的必然选择。从“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深耕领域数十年攻克技术难题,到基层医生学习新疗法、掌握新设备,“干一行钻一行”的钻研精神,让医术在实践中不断精进。医术之进,永无止境。医者要保持“择一事终一生”的定力,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在科研创新中突破边界。
尊医重卫聚合力。守护医者,就是守护全民健康。医务工作者的职业价值,不仅需要自身“德技双修”来彰显,更需要全社会“尊医重卫”来托举。从重大传染病防控中逆行的“白衣战士”,到扎根乡村守护老少健康的“守门人”,广大医者用奉献诠释着责任,却也面临着执业环境、职业认同等现实挑战。营造良好氛围,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要当好“坚强后盾”,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落实落细优待措施,让医者感受到职业荣光;患者及家属应多一份理解与包容,在信任中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用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社会层面更要旗帜鲜明地维护医疗秩序,加大惩治涉医违法犯罪力度,不让“伤医”事件寒了医者的心。唯有全社会形成“尊医、爱医、护医”的合力,才能让医者安心行医,更专注地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医学的温度,在于德与技的共生;健康中国的征程,在于医者与社会的同行。这个医师节,我们致敬“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医者,凝聚起尊医重卫的社会共识。当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践行职业精神、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当全社会共同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必将获得更强大的支撑,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作者:章平周 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责编:吴成玲
校对:张慕琪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