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冷 山河不忘 精神不息

历史不冷 山河不忘 精神不息

让历史照进现实,让故事传递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成为永不褪色的民族记忆

重大历史节点,往往催生重大影像书写。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5集大型电视专题片《山河铭记》近期在央视综合频道、国防军事频道播出。这是我们交出的一份诚意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部专题片,更是一封写给历史的影像长信,一次民族记忆的深情唤醒。

主创团队深知,同类题材的专题片并不少见,如何“同题异做”、出新出彩,是创作面临的主要挑战。《山河铭记》从策划之初就确立了一个明确理念:既要站位高远、视野宏阔,又要切口细微、叙事鲜活。我们紧扣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东方主战场作用这两条主线,努力通过一个个有温度、有筋骨的故事,让历史自己说话。

例如,这部专题片通过对比抗日军民围困沁源之胜与国民党军队中条山片面抗战之败,凸显“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深刻内涵;用杨靖宇牺牲前“我们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的灵魂叩问,展示中华儿女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英雄群像;更以一首诞生于烽火岁月的《跟着共产党走》,将信仰的力量凝结为时代的强音。

历史不仅是过去的回响,更是未来的镜鉴。这部专题片不仅重现了“白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等英模部队的壮烈往事,更走进今天他们的传承单位,记录新时代中国军人的精神面貌;在云南保山,惠通桥等不同时期的3座桥梁并行于怒江之上,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从救亡图存到民族复兴的故事。

为了让历史真正“活”起来,我们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救性拍摄。团队跨越20余个省份,专访70位平均年龄近百岁的抗战老兵。他们中有102岁的开国少将王扶之,有107岁的老红军马志选,有《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有“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华……他们是历史的见证人,尽管岁月让他们口齿不再清晰,但那份深植于心的民族气节,依旧震撼人心。

此外,主创团队重访卢沟桥、平型关、台儿庄、滇缅公路等数十处抗战遗址,对话国内外专家学者、文物收藏者与英烈后代,甚至邀请历史学者共同出镜、现场解读,以“显微镜头”复盘历史现场,让观众如临其境、如历其事。

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上,主创团队力求文本与影像的高度融合,撰写解说词,不仅要有思想锐度、文学美感,更要具备强烈的画面感。这部专题片还首次公开大量珍贵档案、书信与照片,借助AI修复技术让模糊的历史影像重焕光彩,运用3D动画还原关键战役与生活场景。但我们始终坚持:一切特效与重现,皆为历史叙事服务。

回望,是为了向前;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我们期待通过这样一部作品,让历史照进现实,让故事传递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成为永不褪色的民族记忆。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创作——历史不冷,山河不忘,精神不息。

(作者为《山河铭记》总撰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