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延安时期的红色书信及其价值影响

中国理论网:延安时期的红色书信及其价值影响

延安时期的红色书信,是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闪耀的精神灯塔。红色书信主要包括毛泽东、朱德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与家人朋友、各族各界干部群众、他国政要、海外侨胞等之间的书信往来,这些历史遗存既是情感纽带与交往证明,更承载着他们的思想情感、革命信念和人生追求,镌刻着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伟大与光荣。

一、红色书信的家国叙事内涵

延安时期的红色书信,是烽火淬炼中绽开的精神蓓蕾,那些在枪林弹雨中辗转传递的信笺,既镌刻着革命的铮铮誓言,也流淌着血肉之躯最本真的情,以及对家的眷恋如藤蔓缠绕,对国的赤诚似星火燎原,个人理想在时代洪流中淬炼成钢。

他们在信中向家人诉说着自己的生活状况、战斗经历和内心感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人的爱与思念。例如,旅越华侨、共产党人符克,回国后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又被党中央选派到海外从事发动华侨支援抗战工作。1940年2月21日,他写信给父亲和哥哥:“我之自动参加救国工作,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为的是尽自己之天职与能力贡献于民族解放而已。我相信你们是了解的:国家亡了,我们就要做人家的奴隶了。抗战救国争取胜利,不是少数(人)所能负得起的。我之参加革命工作,也希望你们放大眼光与胸怀,给予无限的同情与原谅吧!”

从思想层面来看,红色书信体现了革命志士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他们坚信革命事业的正义性,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信中,他们向家人宣传革命思想,鼓励家人支持革命事业,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延安时期,海外华侨苏君谦、郭子纲、黄奕等人虽旅居泰国却心系国家安危,拥护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日主张,通过侨批辗转多方捐资国币200元,用于资助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办学。周恩来、叶剑英和驻粤办事处代表潘汉年、廖承志在1938年9月21日联合致信苏君谦等三人,信中写道:“迳复者,顷代收到抗大捐款国币贰佰元,当遵命转交该校当局。先生等关怀祖国抗战人才之养成,爱国热忱殊堪钦敬!”信中还盼望海外华侨“鼓励彼方青年前来学习抗战知识”。

通过红色书信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革命人士在艰苦环境中的奋斗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提供了充分佐证。例如,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早期编辑、新华社原代理社长王唯真,1938年回国参加抗战,远在菲律宾的父亲写下了这样的话:“别矣,真儿!但愿你虚心学习,勿忘我平时所教训你的‘有恒七分,达观三分’,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造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红色书信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让国际受众感受到中国革命历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二、红色书信的对外话语价值

红色书信通过个体叙事搭建了跨文化共鸣的桥梁,以更具温度的个体视角构建立体中国形象,这些书信没有空洞的理论宣讲,只有带着体温的信念表达,让国际友人看到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战”的同时,始终怀揣人类共同命运的视野以及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作出的奉献和牺牲,国际社会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意愿的。例如,周恩来致信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我相信,通过你的影响和著作,你对中国人民将做许多有益的工作,正如毛主席所说,你在欧洲旅行时,将是一个很好的‘中国人民的宣传家’”。党的领导人与到访延安的外国记者始终保持书信往来,其中部分资料在美国、英国等地已经被博物馆展示出来,也正是这些红色书信的留存印证了延安时期国际交往的史实,成为见证党开展对外交往工作、做好国际传播的经验方略。

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向国际社会发出声音,为延安革命发展和抗日战争争取国际舆论支持。正如爱泼斯坦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美国人(在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成员)对这里的一切看后很激动,对此,他们羡慕、惊奇不已。这里的一切都不错。……亲爱的,我真希望你也能来这里亲眼看看。这是未来新中国的模型。这是民主,不是自封为人民的朋友的人在为人民办事,而是人民自己在为人民办事。”

从情感连接方面看,红色书信蕴含的真挚情感甚至能够跨越国界和文化的差异,搭建起跨国界的情感交流通道。例如,1944年,毛泽东在写给美军观察组戴斯汉姆少校的信中提到:“感谢你的亲切问候!我向你保证,我和你的朋友们,也祝你和你们观察组的成员节日快乐。”这一重要的书信内容印证了党加强与国际友人之间的联络,让国际社会了解到中国人民在革命过程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团结奋斗的精神品质,从而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识。

在价值传递方面看,延安时期的红色书信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如追求和平、正义、自由、平等,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相契合。毛泽东给美国共产党总书记白劳德写信说:“从一些美国朋友和其他方面,我们听说美国共产党和美国人民大众是深切关心着中国的反日斗争而曾多方援助我们。这使我们感觉到,我们的斗争绝不是孤立的,我们从国外得到英勇的援助。”“世界现在正处在一个大爆裂的前夜,全世界工人阶级和一切企求解放的人民一定要联合起来进行共同斗争。”红色书信传递出的追求和平、正义的价值观念证实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脉络,展现了党在延安时期讲究舆论斗争策略和艺术,积极争取话语权,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

三、红色书信的国际传播启示

延安时期的红色书信承载着延安精神的思想内涵,以历史认知的鲜活史料补充了宏大叙事的官方史料,让历史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场景,对还原革命历史细节,再现党的国际话语轨迹提供了充分佐证。这些书信既是当代联系中外、贯通古今的桥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传承了红色基因的当代生命力,为深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弘扬延安精神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同时,红色书信跨越历史时空、区域国别,是党加强对外联系、注重国际传播交往、维护世界和平的见证,对展现党的国际形象,建立国与国之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交往线索提供了历史依据。

延安时期的红色书信对当代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至关重要,它是有温度的历史教科书,有力量的精神见证,有内涵的交往媒介,它应当成为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密码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动力。

【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2025年度重点研究项目(2025HZ0828)】

【作者简介:常益敏,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