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这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党的建设关乎党作为领导核心的地位,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加坚定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党的建设关乎党作为领导核心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人心向背。党要想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就离不开全国人民长期支持和拥护,必须始终关切并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首先,要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本质的认识,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其次,要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规律的认识,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长期的政治稳定、社会稳定,能够实现民族团结和经济持续增长,能够顺利开展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从根本上是因为坚持了党的全面领导。
第三,要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成功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历经曲折最终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前,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百年历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只有不断增强党的领导力、创新力、执行力和人才队伍建设,才能使党继续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进而巩固长期执政能力。
最后,要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升党的制度治理效能。
二、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它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现代化,是朝着共产主义方向前进的现代化。
党的性质宗旨确保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人民主体地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因此,现代化作为人类历史进程的组成部分,从本质来看,即是人的现代化。从东西方的比较看,西方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虽然打破了封建制度下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个体的独立性并且赋予了个体一定程度的自由,但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资本逻辑的束缚下,个体之间的冲突与对抗并未彻底消失,而是通过货币、资本等形式继续存在,进而表现为“物对于人的支配”。马克思主义以从根本上消除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为目的,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主张。因此,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至上,才能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指向。
党的初心使命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历史已经证明,广大发展中国家无法通过照搬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要想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道路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一个正确且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取得事业胜利的基础,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社会规律。历史已经证明,如果一个国家在改革的过程中缺乏坚强的政党领导,其进行的改革是难以取得最终成功的。中国共产党拥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勇于自我革命的品格和强大的组织能力,这使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
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大发展是推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直观反映。经济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离不开高质量发展的推动。
一方面,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从总体看,我国社会的生产水平已经不再落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追求经济在量的方面的高速增长已经不再符合当下客观条件的要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在量的方面的增长不再重要。我国目前依旧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持之以恒地推动我国经济在量地方面的增长,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另一方面,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反映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参与,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投资驱动曾经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使我国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传统产业体系转向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加持下,不断创造促进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源,为推动经济质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黄冀,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研究员;邹升平,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