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西柏坡“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关键阶段,既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推翻旧秩序,更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自觉锻造党风,形成了“两个务必”“进京赶考”等具有深远影响的优良作风标识。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才能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当前,我们要继续从西柏坡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政治忠诚铸魂、以人民立场固本、以纪律规矩立威、以奋斗担当开路,不断推动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一、坚守政治本色,对党忠诚,增强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坚守政治方向的鲜明品格。作为革命圣地,西柏坡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中央入驻西柏坡前后,毛泽东同志主持起草《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重要文件,从严格遵守党章、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严格把好党员的入口关成分关质量关等方面,着力促使全党全军组织纪律更加完善、更加严明,为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立起了政治规矩。正是中国共产党对内坚守政治本色的毅力、整党肃纪壮士断腕的魄力,才使中国共产党在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通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彻底扭转国共军事力量对比,为中国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奠定了基础。
弘扬西柏坡精神,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员干部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险挑战面前从容不迫,在利益诱惑面前坚守原则。要始终强化理论武装,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理论上的成熟确保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统一确保行动上的一致。始终坚持把政治忠诚融入血脉、见诸行动,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定执行者。
二、站稳人民立场,坚守初心,凝聚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西柏坡精神的基石。西柏坡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凝聚起“唤起工农千百万”的磅礴力量,关键在于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相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放手发动群众。从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到1947年7月在西柏坡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逐渐“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土地改革运动获得了土地,“耕者有其田”的千年理想变成了现实。成千上万翻身解放的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参战,竭尽全力以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援解放军前线作战。仅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60余万作战官兵的身后就有540多万支前百姓。陈毅司令员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弘扬西柏坡精神,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方向标”,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成效的“试金石”,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难题,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要始终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让党的作风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三、严明纪律规矩,心存敬畏,不逾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西柏坡时期,我们党以“立规矩”的政治智慧,为全党树立了纪律严明的典范,形成了政令统一、民主集中的生动局面。1948年9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加强纪律性”的要求,强调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的战略任务,强调没有“加强纪律性,克服无纪律和无政府状态”这一条,“那许多条实行起来都不会顺畅”。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首次以中央决议形式提出“两个务必”,针对少数干部进城后可能出现的腐化问题,党中央提前敲响“糖衣炮弹”的警钟,立下“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等六条规定。
弘扬西柏坡精神,就是要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管党治党。要让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自觉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言行,始终强化纪律教育,以典型案例为镜鉴,以纪律规矩为戒尺,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始终严格纪律执行,坚持有纪必执、有违必查、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坚决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政治自觉,把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
四、发扬奋斗传统,敢于担当,善作善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品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基,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基。”西柏坡时期,我们党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完成了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跨越。面对国民党的军事围攻和经济封锁,党带领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以大无畏的革命勇气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面对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党中央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擘画新中国建设蓝图。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既是战胜困难的制胜法宝,更是开创未来的动力引擎,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卓越品质。
弘扬西柏坡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意志,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担当作为。要始终发扬实干兴邦的优良作风,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推动事业发展。要始终锤炼善作善成的过硬本领,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环境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新时代“赶考”中交出优异答卷,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奋斗姿态,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伟业垂青史,精神励后人。西柏坡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加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宝贵财富。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把握西柏坡精神的时代内涵,坚持政治建设强根基、人民立场聚合力、纪律规矩正风气、奋斗担当开新局,持续淬炼过硬党风,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力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党精神研究中心”项目“长征精神对建党精神的传承弘扬研究”(项目编号:SC24E033),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扩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中心”2025年度课题“遵义会议精神对建党精神传承弘扬研究”(项目号:JSPX25B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肖杰,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