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集中展现了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本文聚焦文化建设板块,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文化、守正创新推进理论建设三个维度深入剖析,既以宏大的理论高度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又以务实的视角凸显其重大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出版以来,在国内外持续引发强烈反响,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论、运用理论、实践理论的重要教科书,成为全世界认识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国的重要的“船或桥”。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治国理政新实践中,进一步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最新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体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我们要深入学习,更好体会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好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境界和最新要求。
9月23日,嘉宾出席2025北京文化论坛主论坛。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卷专章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6篇关于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文章,这些文章既有纵深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时代感。认真学习这一系列重要文章,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根本任务、时代特点和历史使命,从而让我们更加自信、自觉、自强地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在明史达道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首要前提是坚定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而坚定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出乎史、入乎道”,在探源溯流、通达大道中不断深化理解、强化信念。第五卷“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专题部分的第一篇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一重大主题,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深刻论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持续推进、不断深化对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深植根于对文化战略地位的深刻洞察、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更源于对推动文化繁荣这一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与当代实践相互交融,铸就了中国文化固有的历史性、革命性和实践性,使我们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拥有了大格局、大视野,具备了内在的恢弘品格与家国情怀,以及坚定深厚的理论特质和深沉持久的基本力量。我们要不断赓续文脉,坚持发掘文化积淀,切实做好历史长河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同时,要注重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推动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一文中明确提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使命,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特点。新时代新征程的文化建设,要特别关注新时代的思想和精神,展现新征程的品质和风貌,坚持书写时代、放歌时代,在新时代改革实践中找寻动力源泉。
在繁荣发展中实现着眼于人、落脚于人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中,同样存在着“为了谁”这一根本性问题。这一问题,关乎文化工作者的立场、态度,以及工作对象和创作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一文中明确提出,“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并强调“文化强国之‘强’最重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这些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时常审视自己是否真正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否始终如一地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作为奋斗目标。
人民需要文化,文化也需要人民,以人民为中心,不单单是一个认识问题,更应该是一个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真正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发展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始终与人民同频共振,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向时代学习,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文化工作之树常青。
2024年10月4日,游客在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观看沉浸式科技空间秀《爱雅宋》。新华社发(袁航 摄)
在守正创新中抓好基础工程、战略工程
第五卷收录了《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一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任务要求,提出了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殷切希望,回答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什么、建设什么和怎样研究、怎样建设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发展进步的政党,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独特政治品格和无比强大优势。党自创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一百多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主动自觉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创新的指导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新时代创新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坚持运用总体性方法,注重全面贯穿、有机融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要注重一手抓“关键少数”“头雁效应”,一手抓强基固本、与时俱进,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民;要继续聚焦基础性、战略性,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强大理论支撑。
春江浩荡莫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我们要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这一最新教材,进一步增强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奏响文化强国建设的激昂号角,迎来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阔图景。
作者 | 老骥
责编 | 王静静
校对 | 翟婧
审核 | 于川、张凌洁
监审 | 彭亚南、刘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