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莫林虎:划重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核心任务大拆解(2)

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这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对应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不能只执着于权利,而不负责任。这也是中国人一直都认可的理念。

3.培养目标和培养原则

培养目标是什么?培养目标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怎么进行培养?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

培养的重点对象是谁?一是党员干部群体。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为什么要让党员在工作中佩戴党徽,一方面可以起到提醒自身身份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让党员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指出:“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指出:“领导干部要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树立起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理想信念标杆。”2015年10月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上,更为严格的要求。

二是广大青少年群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就是著名的扣好“第一粒扣子”的论断。这方面恰好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中国特别重视家庭教育,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许多家训流传至今、家喻户晓,比如《颜氏家训》、林则徐的十条家训。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明确指出,党员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中央政治局委员应当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自觉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如实向党中央报告个人重要事项。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得违规经商办企业,不得违规任职、兼职取酬。2021年10月23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与党员干部群体和广大青少年群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文艺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高度重视,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就能感受到这一点。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以《山海情》为例。《山海情》播出后,斩获多个奖项,引发社会热议。究其根本,还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山海情》没有回避以前的贫穷,也向我们展现了一些因贫困而导致的实际问题。但它重点向我们展示的是“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其中两个人物是有原型的。一是农技专家凌一农,原型是林占熺。林占熺曾说:“我们去扶贫技术无偿了,还要销售,还要我们包销,我们销售又没有什么基础,销售事情不敢揽到手上来做。”《山海情》也讲到了这一段,凌一农为了帮助闽宁镇,让老百姓能够相信科学、相信菌草,所以帮助他们去销售。另一位是扶贫干部马得福,原型是谢兴昌。当时,他带着十多户村民来到闽宁村,现在居民已经超过六万人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山海情》把这一点讲得非常透彻。扶贫不是简单地给钱,虽然政府确实要出钱出人出技术,但是扶贫先扶志、扶贫再扶智。扶贫首先要调动人们期翼改变命运的精神,然后再给予物质帮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山海情》为什么好?《山海情》好就好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党如何领导人民,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改变命运的过程。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主要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2016年12月25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这意味着除了一线城市以外,中国的边远地区以及不发达地区都能建设基本的公共文化设施。

在文化产业方面,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其中特别强调的是“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这与科技创新与跨界融合有着密切联系,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近些年,中国企业也越来越注重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文旅方面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创意。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

这一点,中国做得越来越好,在对国内外传播中国精神时,也越来越注重采用新的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们在提高国际话语权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不小差距。应该承认,对国际话语权的掌握和运用,我们总的是生手,在很多场合还是人云亦云,甚至存在舍己芸人现象。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以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为例。这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推广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出品的。它的导演是英国知名纪录片导演柯文思。1981年,柯文思第一次来到中国。在中国调研的九个月里,柯文思走过了大半个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3年,柯文思再次来到中国,并惊讶于中国的变化。

柯文思曾说:“我一次又一次看到中国被歪曲、被欺凌。我无法容忍欺凌。我不介意中国受批评,但对中国没有做过的事情、没有犯下的罪行进行不公正的批评,这让我非常愤怒。所以我决定留在中国,拍更多的纪录片,只是为了多一点公平、多一点平衡。”谈到脱贫时,他说:“我希望让(脱贫)这个宏大主题变得人性化,无论他们在英国、加拿大、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还是哪里。一旦电影打动他们,任何情感障碍都能被破除。”柯文思了解西方的痛点,并能够针对这样的痛点,进行有针对性地传播。

另一个例子是纪录片《无穷之路》。主创陈贝儿获评“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在拍摄过程中,陈贝儿全程实地走访、亲自体验,爬过2556级的钢梯,也体验过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的“过江溜索”。《无穷之路》的豆瓣评分高达9.5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报告人 | 莫林虎

责编 | 王瑱

校对 | 赵苇

审核 | 张一博、孙楠、叶其英

监审 | 刘妍君、刘斌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赵苇监审:刘妍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