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她时代: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携手她时代: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编者按:10月13日至14日,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文深度评析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提出的四点建议,系统阐述中国通过法治保障、政策创新及全球合作,不仅在国内构建了促进妇女发展的完整体系,更为世界提供了消除性别壁垒的“中国方案”。在全球发展与环境危机交织的当下,中国智慧与行动必将为构建包容、可持续的妇女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0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弘扬北京世妇会精神 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的主旨讲话。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郑重提出支持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的4点建议:“共同营造有利于妇女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共同培育推动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共同构建保障妇女权益的治理格局”“共同书写促进全球妇女合作的崭新篇章”,不仅为全球妇女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更呼唤着负责任大国的积极作为。

营造发展环境:中国理念与实践的全球启迪

“共同营造有利于妇女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妇女事业发展的根基所在。这要求国际社会携手破除阻碍妇女发展的有形无形壁垒,在观念、政策、社会文化等层面为妇女铺就平坦之路。

在中国,“妇女能顶半边天”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国家治理与社会动员的深刻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将妇女解放和发展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框架,通过立法保障、政策倾斜和持续的社会改革,系统性地推动妇女地位的提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颁布与修订,到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国家法律,中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为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领域享有平等权利提供了坚实保障。中国注重通过宣传教育,倡导平等、包容的性别文化,批判和抵制各种形式的性别歧视。媒体、教育系统和社会组织协同努力,不断塑造和传播新时代女性形象,展现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卓越贡献与风采。同时,中国积极发展面向妇女的教育与培训体系,大幅提升女性受教育水平,为妇女发展奠定能力基础。

中国的实践表明,营造良好环境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结合,需要法治保障与文化引导的并重,更需要将妇女发展议题深度融入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这一“整体性治理”思路,为那些仍在为如何系统性改善妇女发展环境而探索的国家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在全球层面,中国倡导的这种综合性、系统性环境营造理念,有助于纠偏单一、零散的努力,推动国际社会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共识与行动。

2025年10月14日,全球妇女峰会参会嘉宾在北京经开区机器人大世界参观。 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2025年10月14日,全球妇女峰会参会嘉宾在北京经开区机器人大世界参观。 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培育发展动能:中国创新与转型的驱动效应

“共同培育推动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意味着妇女事业不能停留于权益的基本保障,更需寻求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妇女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繁荣的活力源泉。

首先,数字经济的崛起为中国妇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打破了传统就业的时空与体力限制,极大释放了女性的创业就业潜能。无数女性通过互联网平台成为创业者、带货主播、在线教育者、自由职业者,实现了经济独立与价值提升。中国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巨大投入和普惠性接入政策,确保了包括广大农村妇女在内的女性群体能够分享数字红利。

其次,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创造了大量适合女性特点和优势的就业岗位。女性在金融、教育、医疗、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参与度和领导力显著提升。国家通过专项基金、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等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女性在高科技领域和新兴产业中发挥作用,培育了一批女性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

再者,中国致力于通过教育公平和科技素养提升,夯实妇女发展的长期动能。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合作,推动面向女童和女性的教育,努力消除职业性别隔离,鼓励更多女性进入并扎根于决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领域。这种对人的投资,是确保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培育妇女发展动能方面的探索,中国展现了如何将时代机遇、国家战略与妇女赋能进行有机结合。这种动态的、着眼于未来的赋能模式,为全球妇女事业如何适应并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中国方案。

构建治理格局:中国智慧与担当的全球意义

“共同构建保障妇女权益的治理格局”,强调的是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妇女权益保障体系,从全球治理到国家治理,再到社会治理,形成有效合力。

中国在国内治理层面,逐步构建了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为特征的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格局。这不仅包括司法系统对侵犯妇女权益行为的严厉打击和对妇女的特殊司法保护,也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维护妇女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在反映妇女诉求、提供维权服务、促进妇女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组织优势。此外,中国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发布妇女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并通过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等形式,接受社会监督,推动各项权益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在全球治理层面,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妇女事务,认真履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等国际义务,支持联合国妇女署等工作。中国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倡导妇女事业,提出中国主张。中国还通过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等渠道,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妇女教育、健康、经济赋权等领域的项目。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强调民心相通,将促进共建国家妇女交流与合作、支持妇女能力建设作为重要内容。

中国在构建妇女权益保障治理格局中体现的“多元共治”思路,以及将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相衔接的自觉,为破解全球范围内妇女权益保障“执行赤字”和“合作碎片化”的困境贡献了智慧。保障妇女权益既是各国的国内责任,也需要加强国际协作,特别是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这种兼顾主权原则与国际合作的立场,有助于凝聚更广泛的国际共识,推动构建更加公平、有效的全球妇女权益治理体系。

2025年10月14日,全球妇女峰会参会嘉宾在北京市秀水街大厦参访。 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2025年10月14日,全球妇女峰会参会嘉宾在北京市秀水街大厦参访。 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书写合作新篇:中国贡献与引领的未来展望

“共同书写促进全球妇女合作的崭新篇章”,要求国际社会超越分歧,聚焦行动,开创全球妇女事业团结协作的新局面。

中国始终是全球妇女事业合作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首先,中国通过主场外交平台,如举办全球妇女峰会、世界妇女大会相关论坛等,为各国交流经验、规划未来提供了高端对话平台,凝聚了重要的政治共识。其次,中国坚持“授人以渔”的合作理念,通过实施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妇女能力建设项目,派遣专家志愿者,提供奖学金名额等,帮助当地妇女提升教育水平、职业技能和领导能力。

面向未来,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深化全球妇女合作:一是推动将妇女议题更深融入全球发展、气候、安全等重大议程,确保妇女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声音得到倾听,作用得到发挥。二是利用自身在减贫、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成功经验,帮助发展中国家妇女应对最紧迫的发展难题。中国的精准扶贫实践,其中包含大量针对贫困妇女的精准帮扶措施,对于全球减贫和妇女经济赋权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三是促进文明互鉴,支持各国基于自身国情探索妇女发展道路,反对在妇女问题上植入意识形态偏见或推行单一模式。四是加强在数字性别鸿沟、人工智能伦理、妇女与气候变化等新兴议题上的国际研究与合作,共同应对未来风险,把握未来机遇。

中国所倡导和践行的妇女事业国际合作,其核心是平等、包容、务实、共赢。它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附加政治条件,而是着眼于共同发展,致力于能力建设,尊重路径多样。这种合作范式,有助于弥合国际妇女运动中的分歧,团结最广泛的力量,真正“共同书写促进全球妇女合作的崭新篇章”。当中国智慧与全球努力相汇聚,必将加速驱散性别不平等的阴霾,共同照亮一个所有妇女都能绽放光彩、共享尊严与机会的美好世界。这既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必然担当,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 | 徐辉冠

责编 | 王静静

校对 | 翟婧

审核 | 于川、张凌洁

监审 | 彭亚南、刘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