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陈文旭:共同富裕的理论源流与中国化实践

插入文稿-陈文旭

陈文旭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编者按: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本文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中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演进过程,聚焦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实践,分析了我们党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探索历程,对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启示意义。

一、共同富裕的理论源流: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

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形成于无产阶级运动的实践中,并在指导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处于发展的兴盛时期。资产阶级的富裕建立在无产者赤贫的基础上,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促使无产阶级的觉醒。无产阶级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带领下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最终在新的生产关系变革中创建新的社会。《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资料将不再被资产阶级独占而属于社会大众,从而促进分配上的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背景下,生产力不发达阶段主要采用按劳分配的方式,进入生产力高度发达阶段,就会建立按需分配的方式。这两种分配制度都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消除资本主导生产分配条件下的分配不均问题,在初次分配领域形成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遏制收入差距拉大,走向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资料为全社会共同所有,生产将会在积极有序的计划中进行,避免市场竞争中的无序和浪费,分配也将按照生产者的劳动成果进行平等和有原则的分配。在这种所有制和分配制度下,生产力将会实现极大发展,物质也将实现极大丰富。

(二)物质基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用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人类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物质保障,阐明了物质生产力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作用,强调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活动。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物质利益是满足人民需要、保障社会稳固发展的基础,只有物质利益的不断满足才能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唯物史观阐释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动力,指明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自身社会形态所容纳不了的程度,就会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新换代。《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一论述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在社会形态演进规律下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资本主义内部的自身悖论,不仅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束缚自身发展的障碍,而且将会促进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最终将被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推翻,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化解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平等。

生产力的发展为走向共同富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富裕就无从谈起,生产力落后或不够发展下的共同富裕没有实质的财富支撑只能沦为口号,或者可能会导致共同贫困,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为共同富裕提供物质保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保证人民获得充足的生产生活资料,进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基本特征:历史性、必然性和渐进性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揭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地说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不同历史阶段。马克思所处的19世纪,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但马克思已洞悉了其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敏锐地察觉到自掘坟墓的资产阶级最终将会被其培养的掘墓人,也就是逐步意识到自身力量的无产阶级所埋葬。马克思以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为背景,把无产阶级革命后的社会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对这两个不同阶段的收入分配原则和劳动者间的富裕程度进行了分析。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相较于之前的阶级社会已经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但是毕竟刚刚脱胎于旧社会,这个时候的共同富裕存在着个人消费资料分配和占有上的差别,不是一种绝对的“均贫富”。

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中是这样描绘的:“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因此,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才是一个真正的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社会,这个时候的共同富裕已经不仅是物质财富占有上的完全平等,而且体现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文明程度极高。

(四)最终目标: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共同富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构想的未来社会,财富将惠及每一个人,即一切社会成员。广大无产阶级作为创造者创造了财富,也将充分地享有它。因此,在未来社会中,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

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终其一生研究的课题,他认为只有解放了受压迫和剥削程度最深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全人类的救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不再被异化所束缚,不再被自身生产的财富所限制,才能平等而符合道德地享有自身创造的财富。届时,每个人既是美好社会的建设者更是享有者,可以自由地展现自身的才能,在贡献自身能力的同时拥有着自由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共同富裕就是在物质富足的基础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恩格斯提出:“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李天翼监审:刘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