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关键节点,9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六个“坚持”。与“十四五”规划的六个“坚持”相比,有表述的变化与不变之处。本文从处理好市场和政府、改革和开放、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这些变化的内涵,充分体现党中央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隆重召开,这是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关键历史时期,谋划新蓝图、启航新征程的重要会议。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的历史主动,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9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六个“坚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与“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六个“坚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相比,既有延续性又有新拓展,体现了发展思路的与时俱进。
从表述变化来看,新增“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既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自觉遵循,又彰显了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思维;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升级为“坚持人民至上”,进一步升华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价值追求;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细化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彰显改革攻坚与开放升级的协同推进;而将“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坚持高质量发展”,把“坚持系统观念”并入“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既体现出发展逻辑的整合优化,更凸显实践路径的精准聚焦,充分彰显治国理政理论逻辑与政策逻辑的持续丰富和深化。
不变的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作为首要原则贯穿其中,为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确保发展方向不偏、路径科学。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六个“坚持”的核心要义,在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精准处理好市场与政府、改革与开放、发展与安全等重大关系,让发展始终着眼于人、落脚于人。
2025年4月2日,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的浙江永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内,自动化流水线在生产直流变频电机。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处理好市场和政府关系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表述中,“有效市场”置于“有为政府”之前,蕴含党中央对市场与政府关系定位的深层考量,彰显战略谋划的延续性与深化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已然确立“市场优先”的科学认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清晰界定有效市场的主体地位与有为政府的保障作用,明确二者逻辑顺序;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纳入“五个统筹”,凸显其在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性;9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更将其列为“十五五”时期发展六大原则之一,持续释放强化市场核心地位的鲜明信号。这要求我们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在谋划未来发展时,严格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与创新动能,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
当然,减少干预绝非放任自流,有效市场的高效运转恰恰离不开有为政府的精准赋能与保障。在公共服务供给、公平竞争监管、市场秩序维护等领域,政府必须主动作为、履职尽责。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并非相互割裂,而是辩证统一、一体两面的关系:市场作用越充分有效,越能倒逼政府行为规范高效;政府治理越科学精准,越能为市场作用发挥创造良好环境。这种良性互动循环,已在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二者协同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处理好改革和开放的关系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原则,深刻阐述了未来一个时期发展动力、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历史已经证明,改革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旧引擎”逐渐失灵、“新引擎”尚在孕育,我们要通过全面深化体制机制变革,释放活力、动力和创造力。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牢牢抓好国有企业改革这一重点,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这一关键,继续深化金融财税体制改革、深化社会领域民生领域改革,确保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有机衔接、整体推进,形成强大合力,发挥最大效能。
全面深化改革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指明了方向。当前的对外开放,已超越传统市场开放范畴,更强调在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的基础上,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我们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在高水平开放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开放的深度拓展发展的广度。
这是8月30日拍摄的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主会场外景。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发展和安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与进步必须处理好的首要问题。从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中对经济与国防关系的阐释,到邓小平同志对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反复强调,彰显了我们党始终保持的政治清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多次强调既要重视发展问题,也要重视安全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和安全关系的认识更加成熟、理论更加自觉。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发展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也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总钥匙。没有坚实经济后盾,就不可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国家安全是发展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只有着力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才能实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进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未来一个时期总体工作原则之一加以强调和部署,为我们更好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十五五”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基本经济制度安全;保障初级产品稳定供应,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筑牢产业体系安全防线;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政治、社会、科技、意识形态等非经济领域的重大风险,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更为稳定有序的安全基础。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我们要以更强的信心、更足的底气,在全会精神指引下,谋划好、推进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作者 | 老骥
责编 | 王静静
校对 | 翟婧
审核 | 于川、张凌洁
监审 | 彭亚南、刘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