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党员课堂】郇雷 | 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深刻理解第一卷至第五卷是一个有机整体(3)

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逻辑结构与理论特色

第三卷,于2020年6月出版发行,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最大的亮点是,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问题、丰富内涵、理论地位和指导意义。由此可见,第三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完善发展的基本脉络,深刻阐释了这一重大思想。

第一个专题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也就是说,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篇章、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这一专题主要是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展开的。

第二个专题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大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系统概括和深刻阐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比如,“十四个坚持”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八个明确”中“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要从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第三个专题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四个现代化”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化理论的延伸和发展。

第四个专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党的一切治国治理工作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以贯之地站稳“人民至上”,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

第五个专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从党的十九大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在这一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第六个专题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这一时期,我们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比如2018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特别是从机构职责上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第七个专题是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尤其是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的背景下,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并呼吁各国“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第八个专题是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我们要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因此,在这一条件下,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挑战。

第九到第十八个专题,分别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第十九个专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这一时期,我们在全党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因此这一专题,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子春(实习)监审:彭亚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