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故事叩开听众心扉
百姓宣讲为“强国复兴”激扬奋进动能
“每次任务都是磨砺自己的财富,每次学习都是提升自己的旅程,我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自11月7日“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团全市巡讲启动以来,一个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百姓故事叩开听众心扉,“带着烟火气”的奋斗故事成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生动教材。
巡讲期间,28名百姓宣讲员围绕“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和“好人好事好风气”两大主题,组成3支宣讲分团,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乡村等基层阵地,宣讲26场,生动展现“十四五”期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为首都改革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身边榜样”分享奋斗初心
北京建工三建公司塔吊司机王超是百姓宣讲员之一。他参与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工程建设等30多个大型项目,累计工作时长达6万多个小时,创造了零工伤、零事故的工作纪录,以工匠精神筑牢工程安全防线,见证了中国基建的飞跃式发展。他在宣讲时说:“我们机械工人的意志就要像钢铁一样,既要有刚性,又要有韧性。”
包括他在内,28名宣讲员都是来自平凡岗位上的奋斗者,用热血与坚守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不平凡”。八达岭长城保洁员钱占胜悉心守护长城的洁净,向中外游客传递环保知识。通州区杨庄街道社区工作者朱旭曾经是一名国家一级自行车运动员,将赛场上“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融入基层工作。平谷区早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镇带领村民发展“林下养鹅+药材种植”循环经济,让“资源匮乏村”变身“黄金窝”……
榜样的力量,在听众心中生根、发芽。朝阳区来广营乡党群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陈静听完宣讲后说:“我们要既当‘学习者’,更当‘传播者’;既当‘记录者’,更当‘实践者’,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让变化看得见、实惠摸得着。”
创新故事传递生活温度
宣讲员反复斟酌,选取最恰当的身边事,为“科技创新”等表述增添“生活温度”。
尚亦城(北京)科技会展有限公司讲解员张娜用亲身经历,揭秘天工机器人的“幕后”:今年1月,它第一次尝试长跑,虽然有吊车牵引、遥控指引,还是跑了整整8小时。几个月后,它就夺得了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惊人进步背后,离不开团队的奋力攻坚和产业政策的托举。
眼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姝琦分享团队推动指纹、虹膜识别技术进社区门禁、医院挂号等场景,让“科技温暖生活”的理念变得可见可感……理论与实践结合,一个个充满力量的创新拼搏故事亮出来,润物无声。
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医学院博士谢川平说:“聆听宣讲,受益匪浅。‘强国复兴有我’具象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我也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刻苦钻研,在创新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深度共鸣涵养精神沃土
“经过上千次测算、上百次试验、数十次演练,我连做梦都在想,如何向着‘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千千万准时’的目标努力。”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副大队长张涵分享团队用繁花扮靓天安门广场的经历。丰台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刘娇讲述自己如何克服视障困难,用精湛推拿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宣讲员的故事,引发听众共鸣。
“这些在平凡岗位上的人们做着不平凡的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和谐与美好。”房山区长阳镇社区工作者孟丹说,要把汲取到的精神力量投入到工作中,为首都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据统计,此轮巡讲实现各区各系统全覆盖,听众2万余人,通过“百姓身边事儿”官方微博线上参与者超过5000万人次。12月,宣讲员的精彩故事将以短视频的形式,通过北京时间等新媒体平台持续推出,并在公交、重点场所大屏等循环展播。首都大学生宣讲大赛、理“响”轻骑兵等系列活动也将深入青年群体,让从京华大地基层沃土中生长出来的精神力量赋能青春梦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