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支农长效机制  建设和谐新农村(3)

核心提示:农民依法承包集体的土地来进行经营,这是我们农村政策的基石,也是一条政策的底线。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农民的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服务功能……我们国家现在只有18.5亿亩耕地,人均1.4亩,是全球人均耕地的40%。现在我国低于人均0.8亩耕地的县市有670多个……我们现在的人均淡水资源量228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北京人均水资源量246立方米,叫极度干旱区……

三、政府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要任务

实际上,不仅是广大的干部和农民,包括一些学者,对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到北京昌平最北边的村子里调研,找了村里老党员聊天。他们讲,中央说建设新农村,说老实话,还不是靠我们农民自己干吗!农民不自己干,哪来新农村呀?我说对呀!所以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农民是主体。应该讲,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主要的贡献主体,因为新农村建设是建设农民自己的家园。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央反复强调,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我想都是必要的,也是最根本的。

政府在农村建设中起什么作用,我想这个问题需要深入理解。因为从实际的情况看,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政府都是推动者、领导者、倡导者,所以在新农村建设当中,政府应该是重要的领导和引导的地位。不能说因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就告诉农民说,你们自己搞吧;或者说,既然新农村建设是政府提出来的,干脆政府就包办了吧,这都是不行的,该投入的投入,该建设的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政府起领导、引导和支持主体的作用。大体上有这么几件事情,政府在关注和要做的:

第一,发展农业生产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生产作为一个核心的任务,而且明确指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农村(建设和谐农村)都要把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放在首位。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比较多,最主要的就是加大粮食生产(这是从国家的角度讲的)。调整农业结构,重视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这是政府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在和谐农村的建设当中,要关注并要做的事情。

第二,关注和增加农民收入经济发展也好,一项政策也好,效果最直观的,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如果农民收入增加困难,或者收入增加的幅度不大,那么我们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社会,恐怕很难有一个支撑,也不会得到农民拥护。这里面包括一系列措施,比如税费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支持农民流动就业,采取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等。实际上,这些措施的出发点就是为农民增收创造一些空间。

第三,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个基础设施包括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性的基础设施。生产方面包括土壤的改良、中低产田的改造、水利设施的建设等。生活方面包括饮水条件、村庄道路、村庄环境的建设等。从提出新农村建设和“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家对农村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的投入方面。因为:一是农村自身的投入满足不了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再者应该说是我们处于历史欠账状态,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大快于农村。很多数字说明了这个问题。比如安全饮水问题,我国因为含氟量超标等问题导致有3.2亿人喝不上达标水。全世界饮水不安全的人口一共11亿,有3.2亿在中国。去年一年,国家投入了28个亿,解决了两千万人的饮水问题,在“十一五”规划里面,国家计划再解决1亿人的饮水问题。再说用电问题,“十一五”期间,用国债投资改造电力,大概各地方财政一共投了2900亿,把全国电网改造了,基本上解决了农村用电问题。但是,据统计大概还有5000个村子根本就没有电。相当部分农区还有一个生活燃料的问题、取暖的问题。现在统计,全国大概有55%左右的农民取暖做饭还要靠薪柴。生活燃料的改善对于环境的影响、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是很大的。所以,这几年国家推行沼气,用沼气来取暖、做饭。统计表明,1.4亿农户适合用沼气。经过这几年国家投入,大概有2500万农户使用上了沼气。为了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国家还要继续投入资金。

总之,不管是财政投入,还是发行国债,对于新农村建设,政府要干的事情就是基础设施改善,基础设施投入包括生产、生活两方面,这就是政府的责任。

第四,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这里面最明显的是教育、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当然咱们现在有的地方有条件,有的地方没有条件。农民也好,专业组织也好,集体经济组织也好,我们政府都有责任为他们提供生产和经营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最基础的公共服务。比如农业技术的推广、试用技术、通用技术等,或者重大农业技术,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的技术推广。环境安全、作物安全、食品安全、防疫制度都是我们政府需要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公益性的。

现阶段,最主要的事情是政府转型,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管理型政府。就全国来说,要求到2007年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我们从1982年就提出义务教育,结果在农村地区一直都没有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农家孩子上学还得交学费,交书本费,还另加了一个教育集资!教育部统计,近20年,农民为义务教育大概花掉了1500个亿。义务教育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义务教育恐怕要影响我们国家的发展!所以呢,新农村建设也好,和谐社会也好,政府要管要投入,加强农村的社会事业,第一条就是农村的义务教育。

再就是医疗。前两天我看媒体报道,社科院做过一个社会医疗的调查。民众意见最大的问题就是看病。城里人都喊看病难,看病贵,何况农村呢?这里面有很多数字:城市占了70%—80%的医疗资源。从2003年开始在江苏实验新兴合作医疗,实际上它是一种保险性质。当时是中央财政为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掏10块钱,地方财政配套10块钱,农民自己掏10块钱。将这30块钱搁在一起,就是加入合作医疗的农民看病的保险。2004年以后,中央政府财政加到20块钱(每位农民20块钱),省一级财政又加到20块钱,这就40块钱,农民10块钱(没变),加在一起是50块钱的基本保障。我们了解了一下,全国情况也不一样,最高的是上海。上海农民自己出10元钱,但是政府财政出到150元。北京大概是100块钱,农民还是10块钱。这在全国都是高的。到2006年底为止,这个普及面大概是60%,就是说,60%的农民有了医疗保障。

今年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来的目标是,到2007年年底,80%的农民享受这个新兴的合作医疗。这个合作医疗应该说是低水平、最基本的一个保障。从现在的统计数字上来看,这个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比率是在20%—30%之间。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花100块钱看病,这个合作医疗给你报销的部分最多30块钱。我在安徽、在河南找农民谈,碰见一位农民,我问他:去年看病没有,花了多少钱,参加合作医疗没有,报销了多少钱。他说:正好他去年得了病,花了一万多块,还是合作医疗好,给报销了三千多!保障比较好的是我们大城市郊区,像江苏、浙江、广东这样经济发展发达的地区,保障条件比较好,保障率也高(肯定是高于30%)。30%是平均水平。这个事情恐怕也是一个当务之急,中央要求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像孩子上学、看病,这都是最直接的。

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这是一个粗略的提法。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在讨论“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有专家提出在全国建立最低水平的低保制度,要明确写进“十一五”规划里。后来我们反复讨论说不行,没有那么多钱。现在实际上实行的是社会救济制度,就是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这些人。过去我们说“五保户”这些人的生活一定要保障。现在中央文件里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起低保。这是一个非常繁重的任务,也是政府的责任。

所以,我想,新农村建设也好,构建和谐社会也好,政府至少要抓住和关注以下这些事情:一是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和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关的一些条件、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这都是作为政府要管的。再有一个就是,关注农民的收入,抓住农民收入增长这个核心问题,关注怎么发展农业的现代化、怎么转移劳动力、怎么发展二三产业和怎么推进城镇化的建设。新农村建设跟工业化、城镇化不矛盾,实际上它是一个过程,全世界所有现代国家都有这么一个过程。我们现在的目标也是追求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素质,把农民转移出来。我们国家现在劳动力总量大概7个亿左右(精确数量统计数字不一样,民政部和劳动部统计的数字不一样,大概六亿七千万到七亿之间),在农村的劳动力(乡村地区劳动力)就占了四亿八千万。这四亿八千万劳动力里面,在农业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上有三亿三千万,等于说,我们中国50%的劳动力是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这么多的农业劳动力怎么现代化?必须得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才能建设好新农村。要不然,新农村建不好,农业基础就会有问题,农产品的供给会有问题,大量农民的生活会有问题,城镇化工业化也推进不好,所以,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事情。新农村的建设对农村有好处,对城市也有好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反复考虑处理城乡两者之间关系的原因——实际上它们是一致的关系,并不矛盾,而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