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陈少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4)

第十四,基础资源还会一直掌握在政府的手里。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将作出更多的努力。今后假如各区县要做什么事情的话,一定要想办法让民营企业跟政府、非媒体跟媒体一起来合作,这样比较容易成功。我个人提出一种新型的官商,就是官产学合作的模式。不是相互算计的方法,而是互补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十五,并购成长。2005年,国外并购了中国一百家以上的SP公司,最低的卖300万,最高的卖1亿多。也就是说,实际上有很多资金在进入收购兼并,兼并最多的都是IT公司和文化内容的公司。大家有没有发现,默多克一天到晚就在想着要收购谁,从来没有一天停止,有时候一年要收购好几宗。也就是说,世界上凡是文化产业的大公司,都是通过收购和兼并快速成长的,没有一家公司是靠自己从头慢慢积累起来的,都是先做一段时间以后,利用资本市场的手段融资,然后收购兼并,然后快速做大。国内也是一样。我讲到分众,分众先是收购了聚众,又收购了凯威点告,现在又收购了好耶,还收购了框架媒介,已经收购了一大堆了。包括上海的盛大网络公司,现在也已经收购了一大堆。并购成长是文化产业公司今后借助于品牌和资本市场来扩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和趋势。我们倒过来说,只要你把一个文化公司做得很好的话,即使自己不能上市,把它卖给上市公司,也值很多钱,这就是商业的空间。

第十六,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有很好的拉动作用。大家知道什么叫肥皂剧?肥皂剧就是当年宝洁在卖肥皂的时候,编的一些逗乐的电视剧,中间插播广告来推销自己的肥皂。现在为什么那么多企业来赞助电影或者体育?就是看到文化产业能够拉动其他产业。这在国内感觉不太明显。在美国,只要做出很好的动画大片以后,全美国铺天盖地的全是它的海报和形象。这种形象不仅贴在墙上,还贴在杯子上,贴在手表上,贴在你身上,所有的消费品都贴上里面的内容,铺天盖地就来了,一下子消费就上去了。文化产业的拉动效应很明显。咱们国内其实也有,只不过大家没有注意去观察。现在像华谊兄弟公司,他们在拍摄《夜宴》的时候,就跟一些公司合作,做广告的时候就把那些东西推上去。

第十七个趋势就是品牌化。你要做文化产业,要么做项目的品牌,要么做活动的品牌,一定要品牌化。很多人说云南文化产业做得好,其实我觉得云南文化产业做得很一般,但是它有几个品牌,一个是丽江,一个是“云南映象”。就是说至少它有一点品牌,很多地方一个都没有。当然,我觉得也可以通过整合再来做品牌。超女的品牌化效果很明显,超女做完了以后,有非常多的人要跟天娱公司合作。就像少林寺,我有一个朋友跟少林寺共同成立一个公司,要拍摄电影电视,少林寺不用出一分钱,可以占利润的51%,就是用品牌来合作。品牌是无形资产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形式,今后会带来高附加价值。

第十八个就是项目综合化、大型化。我刚才讲到活动经济,可以跟这个结合起来思考。凡是活动一定越大型越好。为什么?因为大型化才会有更多的资源来搞好这个活动,包括媒体资源、人力资源、资金,大家才会关注。所以,活动一定要大型化,越大越好。现在的活动都是大型化的趋势,包括海选,搞很长时间,最后哪个地方都受益,整个收入规模一下子大增。

第十九个就是用创意产业来改造我们传统的产业。比如说制造业。有一个外国人参加了大连的什么国际贸易会议,他说我们参展商的很多根本就不合格,首先没有象样的英文介绍,其次没有一个象样的产品说明书,再次,作品的外包装根本不符合国外货品上架的要求。也就是说,从这个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到外包装设计等都不符合人家的要求,那你岂不是白花了钱去参展?我们一定要知道,国外的创意产业已经体现在什么水平,这样我们才能跟进。我国制造业提升和改造的空间很大。

第二十个就是市场国际化。我们知道,女子十二乐坊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日本很红火,挣了好几个亿。市场的国际化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最典型的一点,在中国如果想制作一个投资在一亿以上的电影,如果没有国外很大的票房的话,它一定是亏损的。你要制作一亿的话,那么你的票房一定要两亿以上,我们哪有几个两亿以上的?这十年当中,不过两三个,也就是说,要上两亿的票房基本上就不太可能。那么,你如果要投资一个亿,假如没有国外好票房的话,光国内的票房肯定亏损。所以,我们中国电影一定要做大片,但是大片一定要有国际市场,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困局。如果你没有国际市场,它就有问题。这个趋势是什么?就说国外市场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优势

最后,我们讲一些区域发展文化产业的要点。

任何一个地方如果要发展文化产业的话,一定要关注这么一些特点。第一,一定要关注哪些东西可以产业化、规模化。第二,我们这个地方有没有未来性的产业。比如这个地方假如确实以传统产业见长的话,那我们是不是要打造一个有未来性的产业。光靠传统产业,有时候会被人家淘汰的。第三,本地的特色可以规模化的产业是什么。本地的特色,这里面就要考虑到特色产业,考虑到品牌项目,考虑到既要做一些跟文化产业相关的制造业的,也要做内容,所以创造性和内容一定要考虑好。另外,一定要考虑咱们本地区如何可持续发展。

从文化产业的资源上来讲,什么资源最重要?我认为有两类资源最重要,一类资源就是传媒资源,一类资源就是经济基础。所以,我们在对资源进行层次划分以后,再来选择活动的模式,就是文化产业的模式。

一般来讲,模式大概可以分为这么几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属于活动类型的经济,包括会展、培训等,是活动型、创意型、知识型的。  第二个就是产业集聚规模型。比如我们想搞一个体育制造业,它可能属于产业集聚规模型,不一定工厂设在这儿,总部设在这儿就可以了。第三个是以文化氛围为龙头的品牌型综合娱乐,比如说北海或者三里屯的酒吧街就是一个很好的产业集聚或者演出的集聚区。第四个就是项目带动型。比如我们这个地方有个主题公园。某个公园是我们给规划设计的,我们就给它规划成一年365日,天天有活动,这样收入就会很高。还有一种就是综合项目型。以前的超女是综合项目,现在的大观园就有点像综合项目,包括产业园区也是综合项目。还有叫综合拓展型,我们通过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想办法拓展。还有就是本地资源开发型。比如我们这个地方有特色的产品,能不能把它开发出来。还有周边资源嫁接型,这个对北京很重要。比如北京有什么资源可以嫁接?北京有老外,有很多旅游人口,有中央机关,这都是我们可以嫁接的因素。还有多点开发型、企业驱动型。还有一种就是把文化旅游和文化地产结合起来,叫做文化与土地资源提升整合型。

大概总的区域模式就在以上所说的范围内,然后你来挑这个地方适合哪一类模式。北京的区域就一句话,北京所有的条件都适合发展文化产业,不管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是资金、创造性,还是什么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全部是好的。就是说,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北京全都具备,只有一个条件不具备,就是北京人做事做不细,还没有等挖到最好的利润的时候就放弃了。我告诉你,一个人如果在北京办企业,他亏了,说明这个人智商只有三成。北京绝对是所有的条件都是很好的,光一亿旅游人口就让你挣够钱。

假如北京某个区想做文化产业,要有一个很好的思考。当然最好是一定要有很好的规划,因为有了战略你才知道要干什么。这些条件要考虑:第一要考虑的是充分利用北京的资源。想透了北京有哪些资源,就专门针对这个资源来干一件事,就是有一项资源我就干一件事。你要是把北京各个方面的资源都用起来的话,一下子产值就会增加好几个亿。第二个要善于利用中央机构的资源。比如中央电视台的资源,包括像现在的部委等。第三个一定要考虑好本地最好的资源,就是自己的比较优势,北京各个区县有自己什么样的特色,在这个基础上再来搞。比如说朝阳公园就是一块草皮,一个空荡荡的地方,但是我们可以给它策划成一个365天的文化产业表演活动。这就是找出自己的特色,就可以去搞活动。第四个我觉得活动经济在北京这个地方,各个区县都可以搞。只不过你搞多少,怎么搞,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建立两三个产业园,我觉得是合理的。一个区县两到三个,然后可以扶植一两家跟内容产业和数字技术有关的企业,最好是大一点的,哪怕你给他更多的优惠,贴一些钱也可以,因为它可以替你做品牌。另外,我们是不是可以建立一个比较像样的会展中心,这都可以考虑。

好,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些。谢谢。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报告人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