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一:咬定青山不放松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一:咬定青山不放松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现在,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的亿万中国人民,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昂扬的斗志,创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辉煌。

  怎样看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

  谁曾想,29年前,数亿中国人还在为温饱问题而发愁,如今13亿多人民的生活已经总体上达到了小康;谁曾想,29年前,拥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曾是许多人的追求,如今新“三大件”已几经升级,电脑、汽车、商品房等对越来越多的百姓来说早已梦想成真。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的腾飞?归根到底,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9年,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并不长,但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这29年,在中国大地上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恢弘乐章。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迈上20万亿元的大台阶,扣除价格因素,是1978年的13.3倍,财政收入接近4万亿元,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我们办成了许多以前想办而办不了的事: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广播电视“村村通”惠及广大农村,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青藏铁路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中国这条“巨龙”以强大动力。29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到在实践中的深入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改革,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进出口额达17607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84倍。29年前,我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加速,对外投资不断扩大。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29年来,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推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入人心,以神舟飞船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先后涌现,在许多前沿领域实现突破;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显著,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如期实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扬帆起航,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蓬勃的朝气和创造的活力。


国庆游行队伍

南水北调

我国自行研制的巨轮下水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幅度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这29年,人们切身感受着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幸福生活,共同享受着改革发展的成果。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都增长6.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从6.7平方米、8.1平方米,增加到26.1平方米、29.7平方米,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我们告别了商品短缺,扔掉了各种票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同时,社会保障的“安全网”越织越宽,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在逐步解决,更多的百姓解除了后顾之忧。



“和谐号”动车组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声望源于成就,魅力缘自实力。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发展模式引起了国际上许多人的兴趣,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越来越多的话题围绕中国展开。我们坚持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到积极救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国,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到推动在反恐、环保、禁毒、重大疾病预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29年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事实雄辩地证明,29年来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当代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顺乎党心民心,最能激发亿万人民建设自己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和干劲。

  怎样理解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不断深化?

  实践的沃土孕育出理论创新的累累硕果,科学的理论指引着实践前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是实践发展的过程,也是理论探索的过程。在实践的发展中不断深化理论认识,理论认识的深化又推动着实践的发展。
  改革开放29年来,在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我们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两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正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为以后的探索奠定了重要基础。
  “东方风来满眼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鲜明地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主旋律。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并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明确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等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上海浦东

深圳


  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手中。江泽民同志领导全党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科学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系统总结治党治国治军的新鲜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思想,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等等,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神州六号升空

我国自行研制的月球车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审视国际形势变化的新趋势,认真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总结我国及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艰辛孕育着发展,探索推动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闪联”有望成为全球首个3C标准

中国有了自己的3G标准

  怎样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有一条正确的道路;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0多年,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无数浴血奋战,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党和人民通过长期的艰辛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中国的历史。从历史的比较和现实的变化中,我们必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其他任何道路,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发表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顺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坚定信心与决心。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好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确道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中国国情。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有了很大发展,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要清醒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要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杭州湾跨海大桥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是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前进的征途上,必定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经受各种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深度阅读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6月26日。

  相关链接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人民日报》2007年6月29日。 
  《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求是》2007年第13期。

本文关键词: 王旭晓 形象 魅力 个人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