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热点面对面2005》二十、让神州大地变成美好人间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5》二十、让神州大地变成美好人间

 在互联网上,键入“和谐社会”四个字,一搜索,有300多万条相关信息!这个令人吃惊的数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各方面对“和谐社会”关注的热度之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思想。它一经提出,立刻在党内外、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各个领域、各个阶层人们的共同话题。一时间,“和谐”旋律响彻神州大地,“和谐”建设沸腾大江南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什么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反响?它的科学内涵又如何把握呢?

着眼现实的迫切需要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成就世界有目共睹。特别是到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按美元汇率计算,人均首次超过1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正是清醒认识和把握这个新阶段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变化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为什么此时要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呢?

 首先,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从许多国家的实践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跨越,是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更突出。资源、能源越来越紧张,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改革日益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消极腐败现象尚未根本遏制,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任务繁重,等等。我们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其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当前,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的压力,围绕多极还是单极的斗争还将长期存在,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打赢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在我国周边一些地区仍相当活跃。要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

 再次,这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对此,我们党只有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依靠人民群众,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才能进一步巩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动员人民群众为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而奋斗。

 由此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凭空想象的结果,它既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党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源远流长的社会理想

 虽然和谐社会这个概念是现在才提出的,但也并非是脑子中突然产生的“火花”,而是有着悠久深厚的思想渊源。

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 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小康社会”、“大同社会”的描述,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但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和谐最美”,柏拉图提出“公正即和谐”,赫拉克利特说过“对立和谐观”等。近现代以来,西方学者也先后提出一些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比如协和社会论、结构功能论、社会系统论等,都蕴涵着许多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一些西方国家还提出和实施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政策。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美好社会的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他们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有关社会和谐的主张,同时也深刻分析了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理论缺陷。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就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解决城乡各阶层和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等重要思想,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思想,关于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的思想,关于建立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等,奠定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关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关于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因此,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令人神往的美好蓝图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西北部,20世纪80年代末,这里是贵州最贫困落后的地方。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为了彻底改变这里的面貌,提出把毕节建成一个生态试验区,努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0多年来,毕节沿着这条道路艰苦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87%,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 毕节的这个“小试验”,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大方向”。

 2005年2月,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 这六条基本特征,内容十分丰富,既为我们描绘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又给我们提出了扎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这六条基本特征,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那么,怎样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呢?

 一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物质基础、加强政治保障、巩固精神支撑;和谐社会建设,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道,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社会稳定也就没有社会和谐。要在保持社会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阶段,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相互交织,社会矛盾和冲突容易积聚,并有可能在薄弱环节引发社会危机,造成不稳定。要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及时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促进社会稳定的同时,实现社会和谐。

全党全民的共同事业

  “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最快的,但步子很稳、后劲很足;没有铺天盖地上项目,但干了许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舒适。”这是天津市民亲身感受天津10年发展变化的肺腑之言。从1994年到2004年,是天津历史上一个极不寻常的10年。这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提高到3800美元,经济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实现了平稳的跨越。

 天津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推进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为老百姓谋利益,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件一件的具体事情做起。

 当前,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任重道远。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方面反映和检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和谐社会建设犹如一曲气势恢宏的交响乐,各级党委和政府是这首交响乐的“指挥者”,肩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要从过去经济投资者、生产管理者的职能中转变过来,从单纯经济增长指标的重压下解脱出来,更多地承担起利益协调、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本职能。要经常分析社会建设状况,及时了解相关工作情况,认真研究解决突出问题,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 建设和谐社会这首“交响乐”,既需要党和政府的“指挥”,也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各类社会组织在沟通政府、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立足自身优势,努力在社区服务、保护环境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企业既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要坚持企业与社会、与环境、与员工的和谐共融,推动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

 和谐环境,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广大公民既是和谐社会这首优美“交响乐”的享受者,更是演奏者。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人人都负起责任,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能汇集起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要增强主人翁意识,通过参与村民委员会、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团体等工作,积极参与城乡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管理,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建设出一份力,添一份彩。

 建设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懈追求的美好理想。今天,实现理想的蓝图已经绘就,奋进的风帆已经启航,古老的中华大地正谱写着感天动地的华美乐章!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亿万中华儿女一定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享受幸福和谐的新生活。

深度阅读: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版

曾庆红:《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扎实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2005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人民日报社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5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新华社评论员:《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新华社2005年2月20日电

虞云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第3期

本文关键词: 王旭晓 形象 魅力 个人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