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景天魁:全面加强社会建设(4)

第七,进一步强调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体系。

正像以往我们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一样,我们用于医疗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低的。我们现在都反应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这件事情,是有点奇怪的,为什么呢?就是我们国家用于卫生医疗的总支出占GDP的比例,你要和国际比较,还不能说是很低。我们的这个比例占GDP大概是5.6左右,高出了新加坡,新加坡才占GDP百分之四点几,但是新加坡能做到看病基本上是免费的。香港也是这样,香港的比例也没有我们高,香港大概不到5.6,是5.1—5.2%。但是,大家也知道,香港也能够提供免费的医疗。刚才我说的英国,完全由国家财政来包,所有国民看病这样的一个国家,一般情况下占GDP的比例也不过8%左右,高的时候也就达到10%左右。比较而言,我们这个比例在世界上不能说是特别低,问题在哪里?问题在占GDP5.6%的卫生医疗支出中,政府掏的钱占的比例太低,只占17%,80%多是老百姓自己掏钱,这样才出现一个“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果不用老百姓自己掏钱,哪来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啊?所以这次强调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险体系,这件事情实际上也在加速的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照原来的目标是到2008年覆盖全国农民的80%,但是这件事情广大农民要求很强烈,各地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可以说大概今年年底就可以覆盖全国农民的80%。这些说明我们总书记报告中强调的这些政策、措施,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第八,在社会管理方面,明确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在社会管理方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是100%的中国特色。西方国家的社会管理,绝大部分是一种别的格局,而不是我们这样的格局。我们明确了党的领导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政府在这里面的作用,包括社会组织、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的作用,还有老百姓的参与,这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特有的社会管理的体制。

以上所有的提法,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期推进社会建设的科学构思,表明我们对社会建设的诸多难点认识非常到位,政策针对性强,措施非常得力。就连社会建设的六个方面到底难在什么地方,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解决问题,十七大报告都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回答。使得社会建设的理论和社会建设的政策高度一致,这会对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不是一味的强调GDP,不是单纯强调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社会建设,争取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建设也不再是纯粹的消费,社会建设不是单纯的花钱的问题。过去一讲社会建设,觉得似乎就是花钱,福利、保障、教育,都是投入。其实,对于社会建设这些投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是投资,而且是更具长远意义的投资,是我们今后经济能够高质量的可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所以,我们今后新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均衡,或者说协调。

大家知道,我们以往,这还不光说是改革开放以来,可以说在更长的时间内,我们国家都存在着经济和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那么,经济和社会这个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到底短到什么程度呢?我这里有一个表,是依据联合国提供的数据计算的卫生和教育的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大家可以看出,在这个表中,仅仅看卫生和教育这两项支出占GDP的比例最高的国家,比如瑞典、丹麦、法国、德国、古巴,占13.15%,次一点的像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占10%到12%。这不是全国的社会支出,只是计算了卫生和教育这两项。为什么仅仅计算这两项?因为这两项支出可比性比较强,其他有些支出不太好计算。再其次就是俄罗斯、巴西、韩国、泰国,占6%到7%,印度占5%。我们中国的比例比印度还要低,只占4.5%,也就是按比例来说,大概相当于比例最高那些国家的的三分之一,还不是数值的三分之一。

再看发展中国家中整个社会支出占公共支出的比重,这个比重是什么含义呢?就是说,在所有的财政支出中,花在老百姓身上的钱占多少?实际上这个社会支出和公共支出,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大家看到,阿根廷是65.1%,智利65.9%,哥斯达黎加65.1%,巴西54.2%,墨西哥52.9%,秘鲁37.5%。在这里面,秘鲁算是最低的。我们国家的这个比例大概是多少呢?我们国家的比例,根据2006年的财政支出结构,刚刚达到21%,也就是相当于这些国家的一半都不到,有的相当于人家比例的三分之一,而2006年还是我们开始非常强调民生的一年,这个数可以说在我们历史上是最高的。可以想象,过去这个比例在一般的情况下可能也只有10%的样子。就是说,我们国家这个比例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比,也是非常低的。

所以,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解决财政支出,因为社会建设也和经济建设一样,也是要投入的,特别是在当前,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各种各样的复杂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利益矛盾。我们当前社会矛盾的特点和1957年毛主席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时候比较的话,当前的矛盾更多是集中在经济领域上面。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人们之间的工资收入差别很少,八级工资,厂长挣七八十块钱,工人也能挣个四五十块钱,差别很少。现在我们的差别可就远了去了,所以主要矛盾是以利益不公平,差别太大的特点表现出来,而且社会财富过快的向少数人集中,社会差距达到或者超过了临界点。比如说,收入差距,我们现在的基尼系数是0.46,0.4就是国际警戒线了,全世界比我们国家高的没多少个。我们的城乡差别,3.28:1,我查了一下,全世界不要说是富裕国家,就是贫困国家的城市和乡村的差别也没有那么大,所以不像我们国家这样,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差别太明显了。地区之间的差别,速度也拉大得很快。据我们的研究,人们对不平等的感受,或者对差距的敏感程度,在不同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差别比较小,但也很敏感。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长期习惯了平均主义大锅饭,你也不多,我也不多,所以那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傻子瓜子,万元户,大家就议论纷纷,很敏感。后来经过很长时间,慢慢大家对这个收入差距拉大已经习惯,容忍度也比较高,但是我们发现,当这个差距包括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接近或者超过临界点的时候,这个灵敏度又开始提高了,人们对差别的感受又开始强烈起来。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为什么我们最近几年群体性事件那么多,上访、告状那么多,这和人们不公平感明显上升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就是征地拆迁。2004年被称为我们国家的上访告状年,那一年引起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开始变化。我刚才说了,1998年到2001年的时候,群体性事件上访告状主要是下岗职工,老企业职工的安排、待遇等问题是上访告状的主要原因,但是2004年那一年不同了,征地拆迁成了第一原因。那么,征地拆迁这个事情,这些年确实是各地比较头疼的,说起来,它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把征地拆迁,仅仅理解为经济补偿,那你就很难做好。去年国务院给我们一个任务就是研究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不稳定,我也到好多地方调查,我们很多做工作的同志跟我说,现在这个老百姓补偿标准越来越高,不知道怎么办。我说,你要是问我们社会学家,那么我们的基本看法就是,千万不能仅仅把它看是一种经济补偿,不单纯是经济补偿。我说,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后面那个街叫南小街,南小街拆的时候我去看了,南小街原来很窄,两边都是小店铺。挨着街面,只有十平米,二十平米,你按照每平米多少钱补贴给我了,我也许可以到五环、六环之外买一个五十、六十,甚至八十平米的房子都是可能。我到城边上去买个房,可能比我原来住的那个面积还要大。但是我原来在那里,哪怕只有十平米、二十平米,但我开了一个小面包铺,做了面包有人买,那是我的生计,是我的生活来源,而如果我搬到六环以外,我烤的面包,卖给谁去,谁买我的?这里有我的社会关系网络,到那去了可能谁都不认识。所以,征地拆迁这件事很复杂,不仅仅是经济补偿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该承认前些年对征地拆迁的补偿是偏低的,经济补贴不太高,后来确实是逐渐提高了。但我们还是要看到,这个问题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复杂问题。大家想想看,城里人的住房,农民的土地,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是他的整个命根子,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看到它的矛盾的复杂性。去年,我们到广东去调查的时候,他们就给我们介绍了张德江书记关于征地的这么三句话:征地手续不齐全、不完备的项目,不能开工;没有与农民就征地补偿民主协商,达到协议的项目不能开工;征地补偿款没有兑现到农民手里,各种补偿不到位的项目不能开工。而且说,今后如果发现谁越过了这三条红线,引发了群体性事件,一律免职查处。所以,广东东莞我们去调查的时候,有些地方提出零上访,就是不能因为征地拆迁引起上访事件。他们还提出一户一测,家家户户有针对性地做工作。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