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彭国球:人际关系与和谐家庭(3)

 


我们看看现在的家庭模式,一般来说都有子女,有爸爸妈妈,上面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可能还有一些叔叔、姑姑、舅舅、阿姨。大多数的家庭,就是妻子和丈夫两个人的世界,加上子女变成三个人的世界。还有一少部分可能跟着爷爷奶奶过,三代同堂。还有一少部分可能跟着姥姥姥爷过,也是三代同堂。还有极少一部分人,两边都有老人,组成一个比较大的家庭。以前的家族、家庭,那是很庞大的一个机构。你看巴金写的《家》里面,关系就很复杂了。
总的来说,三个人的家庭比较多。在这种模式里面,构成了很多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父女、父子之间的关系,母子关系、母女关系,婆媳关系,类似各种各样的关系就出来了。在这样的关系里面,我们怎么样很好的、有效的交流,怎么很好的、有效的沟通,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重点。
人肯定不是一个孤岛,都要跟周围的人发生联系。圆满的人生,不仅是个人独立,还追究成功的人际关系。我刚才说了,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就意味着有什么样的生活质量。讲人际交往,就要了解人性,这些人性是与生俱来的,是任何人都有的。
一般来讲,人是喜欢赞同他们的人,而不喜欢反对他们的人。喜欢欣赏他的人,而不喜欢反感他的人。喜欢喜欢他的人,而不喜欢不喜欢他的人。我不喜欢你,你能喜欢我吗?很难。婆婆不喜欢儿媳,儿媳能喜欢婆婆吗?不太可能。人的本性是利己不利他的。考虑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这就是人性。首先是考虑自己,但是同时又会考虑别人。任何一项事情都是这样的,包括家里的情况也是这样的。
为什么说有些大爷、大妈说,我从来就不考虑自己,我省吃俭用,舍不得买衣服,舍不得买食品,甚至有病都舍不得看,我都是为了这个家。是不是我就不为了自己呢?我就是为了别人呢?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快乐有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我满足了我自己的需求,得到了快乐。第二个层次是我有能力让别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让别人快乐了,我快乐。其实我们好多大爷大妈都是这样的,礼拜六、礼拜天很早就去买菜,完了回来剁馅包饺子,搞一桌丰盛的菜,为了等待子女回来,美美吃上一顿。劳累一天,你说他是为了自己吗?从一般意义上讲,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家庭。从深层次心理学的层面讲,他还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什么?是一种高层次的快乐,不是自己的心理满足,而是我有能力让别人的心理得到满足,让别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让别人快乐了,所以大妈大爷才很开心,能乐此不疲,这个月这么做,下个月还能这么做,今年这么做,明年还能这么做。
家里人应该说是最亲密的人。最亲密的人往往又是互相之间最不太正式的人,互相之间说话很随意。第一,要相互尊重。单位里,一般是尊重上级,对同事基本上也是尊重的,大多数人也能做到尊重下级,但是到了家里就不一样了,对自己家里人哪还有那么多讲究啊。其实尊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非常尊重我的爷爷奶奶,非常尊重我的父母,非常尊重我的子女,我自己舍不得吃穿,都是为他花钱,这就是对尊重的理解吗?你怎么理解尊重的?要尊重他的感受,他是怎么感受的?要尊重他的选择,他是怎么选择的?比如说一家人礼拜六、礼拜天到外面吃一顿,要点菜了,菜谁来点?怎么点?其实这里面就能看出一个尊重。有的说我今天要点好的、点贵的吃,有的说今天要点便宜的、点新鲜的、点平时没有吃过的。每个人的需求可能不一样,尊重他不见得就是花钱多,对父母的尊重、子女的尊重就是给他他最需要的、想得到的东西。
第二个方面是真诚。在直系血亲里面,很多事情比较好办。但是在非血亲的关系中,比如说婆媳关系,没有血缘的,但是又在一个家庭里面,是不是很真诚地来对待亲人,有时候就很难说了。我们说,语言的沟通,文字的沟通,表情的沟通,头发的沟通,符号的沟通,食物的沟通,心灵的沟通,很多很多的沟通方式,我们在家里运用最多的是什么?或者你感受最多的是什么?可能最多的还是表情。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剩下的才是语言。文字的沟通在家里是比较少的。年轻一点的父母,给子女写个便条的多不多?不太多吧,其实这也很重要。有些家庭里面有个小黑板,小黑板可能是写给丈夫的,可能是写给太太的,可能写给子女的。有几句话留言,其实就是很好的沟通。西瓜切好了,放在冰箱里,你回来以后拿出来吃,什么什么东西准备好了,放在哪里,这就是一些沟通,但是我们可能运用得不太多。
食物的沟通比较多,逢年过节买点礼品、送点东西,这个是比较多的。但是我们是怎么做的?我觉得这里面大家要有一个了解,送的东西是不是越贵越好?越能表达我的感情?不一定对吧。他最需要的,你送给他,可能才是最高兴的。换句话讲,你给父母、给子女买礼品的时候,你一定要考虑他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东西,这是最好的东西,而不一定是最贵的。
心灵的沟通是最难的。有的人结婚几十年,好象就没有走进他的心里,好象他从来就不了解我。要达到这样一个沟通,确实是比较难的,语言的沟通也好,文字的沟通也好,表情的沟通也好,还有符号的沟通,都是为了达到心灵的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