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傅华:树立“区域发展”理念,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我们西城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总的精神是要成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和谐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北京市最高,乃至于全国最高。我们要努力走在首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前列。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有个大的提升,我们的城市形象、环境魅力要有大的提升,我们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要有大的提升。我总结,在我们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要抓住三个关键词或者叫主题词。

第一个主题词是和谐文化。所谓的和谐文化就是一种追求和谐、崇尚和谐的价值和精神。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涵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内涵的时代精神。这是我们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起点。

第二个主题词是人文奥运。北京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运动会,有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我认为最见功力的是人文奥运。所谓人文奥运就是我们要通过举办这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弘扬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魅力,展示北京作为伟大古都的形象,展示我们现在北京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和文化素质,进而借奥运会促进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因此好多人认为,奥运会西城没有场馆,跟西城的关系不大,只有五个训练场馆和几个媒体开放区。实际不然,西城区是我们国家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是北京重要的旅游风貌区,是我们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在人文奥运这个理念实现过程中,西城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提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活动,提出“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口号,就是从人文奥运这个角度,从改变人的生活习惯、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这个角度来践行我们人文奥运的理念。

第三个主题词是文明城区、高品质的全国文明城区。2005年我们已经代表首都跨国了全国文明城区的行列,但是我们自己也非常清醒,深深感到按照国际标准,按照中央文明办的要求,在城市管理等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差距。怎样按照中央文明办提出的“七大环境”来精心打磨我们城市的每一个细部和细节,按照人文化、精致化、国际化、数字化的要求,发扬首都精神、首善意识、首创精神来建设高品质的文明城区,这也是我们西城人一个重要的使命。

三个主题词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以文化育文明,这是我们总结出来的一个口号,也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昨天我刚刚参加了西城区群众文化工作会议,会上大家提出一个问题,文化概念广得不得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统统都包含在文化的概念当中。根据有的解释,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都是文化。群众文化工作者乐了,我们的权利因此而增大了,所有的工作都归我管。后来我在谈感想的时候对文化的概念提出了一点自己的思考。现在国内外学术界对文化莫衷一是,总共有370多种关于文化的概念。最后研究文化的人没有一个不从文化的概念、界定、理清开始,列举种种关于文化的说法,最后专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跟自己论述的题目最贴近的,然后认为这个概念是准确的。有的人说,歌舞是一种文化;有的人说旧家具是一种文化;有的人说哲学思想是一种文化,说的都不是一件东西,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当文化学者讨论文化的时候,他们讨论的不是一件事情,但是我认为中间还是有共同点的。按照定义的方法,所有东西的共同点就可以作为规律性的东西凸显出来,很多东西叠加在一起,共同的投影就是它的定义。如果定义不能涵盖所有的对象,这个定义是残缺不全的。所以我认为在文化的定义当中,没有所谓的制度文化、风俗文化这些说法,文化就其本质是一种精神层面、心理层面的价值和情感。好象比较玄虚,有的人问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值观,实际上很简单,你认为什么东西值得你去做,什么东西不值得你去做,这就是价值观;什么东西是真善美,什么东西是假丑恶,这就是价值观。还有一种是情感,有时候我们听到一则故事,看到一幅景象,眼泪止不住就流下来,就被感动;但是有的人由于不处在同一种文化背景上,他在那儿傻笑,这就是感情的文化不同,就是感情哲学或者叫做情感哲学。所以我认为,文化就其本质来讲是精神层面、心理层面的价值观念和情感哲学。

我们为什么把文学艺术称作文化,因为文学艺术借助文字、线条、动作来表达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什么把哲学和宗教看作是文化,因为它们从某一个角度解释了人为什么活着,人的最终归属。为什么把风俗制度称作文化,因为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规定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为什么又把物质的东西、器皿、文物物质环境称作文化,因为它们身上蕴含着人类的价值情感,它反映着人的思维方式。所以我认为在文化界定的过程当中,我们事实上是把文化的载体称作为文化,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价值和情感,文化不能自己走上来说话,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和形式来表达。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制度、风俗,我们的物质环境等等,由虚而实,由精神世界而物质世界,我们的定义只要从这个层面来诠释文化的时候,所有关于文化的定义就一目了然了。就像我们在说音乐的时候,音乐是从乐器当中传出来的,但是我们不能把钢琴、胡琴说成是音乐,其实它是乐器,传出来非常悦耳、美妙的声音是音乐。我们现在对文化的定义就是把知识分子和知识弄混淆了,把文化载体和文化本身弄混淆了,因此我们出现了种种文化,文化成了百科全书,就没法儿研究了。我们研究所有的东西都是文化,吃饭有吃饭的文化,喝茶有喝茶的文化,睡觉也睡觉的文化,让我们找不到文化的核心。

从文化的定义出发,我认为建设先进文化就是要培养一种积极的价值情感,那种催人奋发向上的、让人充满正气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那种追求和谐、崇尚和谐的精神这就是和谐文化。我们群众文化搞那么多的文化活动,载歌载舞,有图书馆、社区教育学校、文化馆,实际上我们都是把它简略了,他们是用来培育一种积极的价值、培育一种善良的情感、塑造一种积极心态的一种文化活动、文化载体,而不是文化自身。

现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培育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这个任务非常重。我们在总结社会之所以不和谐的时候,列举出种种的因素,有东西部的差别,有城乡差别,有不同收入阶层的差别等等。在社会当中出现种种矛盾,我们也追根溯源,有医疗方面的,有就业方面的,有拆迁方面的,有权益保护方面的等等。作为我们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西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城区,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上、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上应该抓住哪些重点?我觉得应该充分认识首都体制的特征,有的放矢、有重点地来构建我们的和谐文化,来推动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

我认为首先要树立一种区域发展的概念。西城区发展到今天,应该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同时我认为西城区也到了一个区域发展的新时期。什么是区域发展?看看我们的产出结构就知道了,西城区现在应该说经济发展社会很高,去年8月份我们的三级税收突破了1000亿,到年底是1146亿,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天津市、两个重庆市、七个海南省的数字。当然这种产出来自于哪里?是我们西城区自然投资、自己管理的企业产出来这么多吗?我们只要看一下结构就知道了,我们曾经做过前一百名的排名。排名前一百位的西城区的纳税大户,西城区仅占两名,这两名纳税总额占前一百位的百分之一二,所以我们西城区自己的产出微乎其微,绝大部分来自于区域、驻区的中央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等。我们再看看资产结构,资产普查的时候我们西城区总资产是11.03万亿,这个数字比海淀、朝阳加起来还要大一倍,但是这项资产是怎么形成的?后来我们通过分析看到,这些资产95.9%是中央资产,我们还没有细算市属资产、民营资产、外资资产,如果统统加进去,我们西城区的资产又是一个小零头。看看我们的城市管理,西城区要建设成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城区,应该说现在高楼林立非常气派,马路非常宽阔,城市设施也非常健全,但是构成这些城市景观的城市部件70%不是我们西城区的,一个井盖、一个管道都可能不是西城区的。因此我们西城区要充分认识到这种首都体制的特点,不能关起门来按照传统的思路自娱自乐,就大力扶持自己投资的国有企业,应该把眼界放得更宽,创造更加优美优越的环境,提供更优质快捷的服务,增加驻区单位的成长性,推动驻区单位成长,这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区域全面发展的一个根本思路。

现在我们区域的概念在逐步形成,包括我们搞了金融论坛、西城论坛等等。我们西单有西单商会,金融街有金融街的商会,我们注意跟大单位进行沟通联系,去了解他们的需求,把握他们的信息。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刚刚开始。我们很多大楼建起来之后,区里的领导不知道它是哪一家的,这里装的什么东西,有哪些人在里面忙忙碌碌,搞不清楚。我们就像一个楼道家委会,在管理上像一个小的社区,人家把物业费交了,我们就去浇花、锄草、栽树、扫楼道,对这里进进出出的红男绿女我们不知道他们的背景,不知道他们手中掌握什么资源,不知道他们能作出多大的贡献。实现区域发展的概念不仅仅是能够借人家的会议室免费开几次会,能借几个著名的演员到这儿来为群众唱几首歌,这是浅层次的而且是不能长久的,这种共享实际上是建立在搭便车、占便宜的心理基础上的。交朋友也是这样,不能互利、不能共同发展的朋友是交不长的。只想占便宜、给自己省几分钱,这种想法是很幼稚的。因此我们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地区发展需求的准确把握上,是建立在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驻区单位快速发展的目标上,把握他们资源禀赋、把握更多的信息需求,也要把握我们之间的发展机会、合作机遇。因为不接触很多东西都不清楚,到底我们在一起能干什么,到底我们驻区的企业、驻区的中央单位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我们这方面的调研还非常少,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机制,沟通机制;和发展平台,互利共盈的发展平台。现在总书记号召我们共建共享、共享共建,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区域发展就是要着眼于地区各种资源的共享,各种机遇、机会的共享,从而使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这是我讲的重视区域发展方面。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