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村官热”说起(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连载十

从大学生“村官热”说起(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连载十

  2009年,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当中出现了一股“村官热”,成千上万满怀激情的优秀高校毕业生踊跃报名参加“村官”选聘,一些地方出现了十几名甚至上百名毕业生竞聘一个“村官”岗位的现象。大学生“村官热”,既反映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正在以实际行动积
极投身到基层一线,把理想植根于现实的沃土,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去拓展人生的境界,实现人生的价值。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为何比较严峻?

  与往年相比,2009年许多高校的毕业生很早就感到了就业压力。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4月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透露,一季度在校应届毕业生的签约率大体是20%—30%,低于2008年同期水平,总体来看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天之骄子”为何一岗难求?从根本上说,就业难是一个供求关系问题,也就是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口之间的矛盾。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状况长期存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超过2000万,在经济增长8%—10%的条件下,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约为800万到1000万个,这就意味着每年有1000多万的就业缺口。另外,农村仍然有1.25亿的剩余劳动力没有实现转移就业。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还会进一步“挤出”和替代劳动力需求。从这些因素来看,就业问题将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重大课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渐显现,且趋势越来越明显。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我国原本就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从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到国内一些企业,从金融业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务萎缩、用工需求减少的情况,这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直接影响。某招聘网站的一位负责人说,2009年世界500强等大型企业进校的招聘宣讲会减少了50%左右,相应的招聘职位也减少了一半。很多企业在2009年都冻结了招聘计划,特别是金融、房地产和一些消费品行业,冻结招聘的职位要在30%以上。与之相对照的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在持续增加。2006年为413万人,2007年为495万人,2008年为559万人,而2009年更是高达611万人。这一“减”一“增”,使2009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中除了供求总量上的矛盾,还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也就是说人才需求和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之间存在“错位”。一方面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地区、很多行业却没有大学毕业生去工作。有调查显示,85%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希望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工作,65%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希望到国家机关、外企和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只有22.6%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到农村就业。这就造成了“英雄无用武之地”与“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并存的现象。这种供需的“错位”,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我国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也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依然沿袭计划经济的思路,忽视市场导向,导致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对路。部分高校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上马热门专业,使得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供给迅速增加而超过实际需求。还有一些高校盲目追求规模,而学校的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跟不上,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这些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可以看出,造成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我国基本国情有关,也与2009年特殊的国际经济形势有关;既有外部环境带来的冲击,也有教育自身发展和大学生择业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客观面对形势,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才能最大限度地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

 

党和政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做了哪些工作?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牵动着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心。为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高校,从有关部门到社会各界,都在齐心协力,想尽一切办法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2009年1月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19日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出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等七个方面的重要措施。4月2日,国务院又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千方百计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根据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把中央的各项措施一一细化,落到实处。主要包括: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聘用期满,根据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对登记失业并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申请担保贷款;等等。这些具体措施,覆盖面之广、含金量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

  各地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认真落实中央各项举措的基础上,也是“十八般武艺”,各出各的高招,来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从2009年3月到9月,河南省将依托省、市、县3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大学生就业招聘会500场以上,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约10万个就业岗位;上海市对高校毕业生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注册资本“零首付”,创业中心担保贷款10万元,如果3年后创业失败,由创业中心偿还;重庆市启动实施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才储备计划,使国有大中型企业全年录用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1.3万名,比2008年翻一番;辽宁省大连市建成国内最大专门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孵化基地,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创业中心,可同时容纳100多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河北省2009年将新建100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安排1万名毕业生到基地见习。

  各高校都把促进毕业生就业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不断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清华大学积极走出去,在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之时,就向近3000家重点用人单位发出来校招聘的邀请函。四川大学推出“毕业生服务灾区行动计划”,选派毕业生奔赴地震灾区重建前线,由学校或当地政府给予生活补贴。各高校还不断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教育指导,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扩大应届毕业生的招收数量。国资委统计的数字显示,中石油等99家中央企业2009年计划招收应届毕业生20多万人,比2008年实际招收人数增长近7%。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也在更新选人用人观念,抓住当前“揽才”的大好时机,积极吸纳优秀高校毕业生。

  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在尽最大努力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些努力为在“就业寒冬”中辛苦奔波的毕业生们带来了阵阵暖流,为他们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创造了难得的条件。截至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签约率达到68%,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去向。

 

高校毕业生应当如何应对就业难?

  2009年5月2日,在五四运动90周年到来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同大学生亲切座谈,勉励大家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发挥才干,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经受锻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积极应对当前的就业困难,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不仅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帮助,更需要广大毕业生清醒认识就业形势,自觉转变择业观念,切实提高就业能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人生的这次挑战。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时代变了,我们的观念也得变。如果还一味地盯着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还死守着自己预想的工资、待遇底线不松口,那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无所获。面对现实,不能过于理想化,应该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观念,先在社会上立住脚,通过踏实工作和优异表现,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树立“先工作、后工资”的观念,客观评价自己,低姿态求职择业,适当放低薪酬要求;树立“重事业、轻地域”的观念,勇于到基层锻炼成长,善于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自主创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自主创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有效的就业方式,也是高校毕业生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高校毕业生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精力旺盛有激情,在高科技、智力服务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在出现积极变化,经济总体将长期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市场商机无限。只要准确把握自身特点,充分运用各级政府制定的扶持政策,找准创业的“落脚点”,不畏艰险,奋力拼搏,高校毕业生就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练好“内功”,增强就业能力和本领。“有实力才有魅力”,目前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素质与能力的竞争。完善的自身知识储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是走向职场的必备条件。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刻苦学习、努力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主动找单位进行专业或非专业的实习,增加社会经历,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要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等良好的个人品质。在具体择业过程中,还应掌握一些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比如,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招聘会等各种渠道,充分地了解就业市场的各种信息,把握好一切就业机会。注意及时掌握和了解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并认真研究这些政策的细节,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此外,应尽早抢占就业先机,不要观望游移,有比较合适的岗位,一定要很好地珍惜,尽快确定求职意向,尽早签约,以免错过时机。

  成长需要磨砺,青春不畏挑战。就业,是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也是人生的一次大考。帮助他们实现青春理想和人生价值,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一起来努力,让年轻的翅膀在风雨中更加坚强,越飞越高,带着自信的微笑去拥抱自己的天空。

 

  ▲深度阅读

  1.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版。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人民日报》2009年2月16日。

  ▲相关链接

  1.教育部:《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教育部网站。

  2.国防部征兵办公室、教育部高校学生司:《2009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公告》,教育部网站。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