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品牌的文化内涵与品牌的实物形态不匹配的问题。品牌的名称跟品牌的实物没有关系,这是不可以的,可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这就使消费者对品牌的内涵和实物产生歧义,制约了品牌的构成。
三是要注意大品牌小商品的问题。品牌的名字叫的很大,可是实物的形态却很小,显然搭配不当。
四是要注意品牌重复的问题。多种商品都用同样一个称谓,中华民族的语言是相当丰富的,为什么不想办法让这个品牌独一无二,非常独特呢?不同的商品叫同一个名字就弱化了品牌塑造的个性化。
五是品牌价值的低估问题。在企业兼并购买、资产发生转移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品牌价值。
六是只重视产品不重视品牌的问题。工业经济时代我们对企业的认识只看实体,不看虚拟资源的部分,实际上我们对资源、产品的认识正在从有形的向无形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才生产有形物的产品,这是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球产业分工的结果。可是在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我们看中的是实体、工厂、产品,却忽略了生产品牌、标准,这造成了我们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低端,不能或者难有生产标准,这正是我们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的教训。
第六,积极推进技术创新。
技术既可以是人类的思想,也可以是市场上的商品,为此技术的生产过程、产品化过程、商品化过程构成了技术运动的全部经济。技术的生产需要去发现和发明,技术的产品化需要把技术物化,技术的商品化是让老百姓接受技术变成财富。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技术这一个特殊的资源呢?技术具有资源属性同时又有超资源属性,技术具有商品属性同时又具有超商品属性,技术的四重性决定了技术的特质。技术是资源,它可以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产生有形物的产品,但这一类资源在消费的过程中不会像原材料那样被消耗,它可以反复使用,所以技术资源具有一般资源所不具备的特征,我们把它称之为超资源属性。
技术可以买卖,它有商品属性,但这一类商品的买卖过程不会因为发明人的买卖行为而使发明人丧失对它的拥有,发明人永远掌控着复杂技术的秘密,所以它就具有了一般商品所不具备的特征,这就是超商品属性,可以反复买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