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一些单位或部门里,有个别干部油腔滑调、溜须拍马、见风使舵、左右逢源、投机钻营,还有个别领导干部专门做表面文章,热衷于造势,报纸天天登,电视现其形,广播闻其声,但却不干实事,人们把他们称为“官油子”。
尽管“官油子”工作绕着走,困难不沾边,但却过得很自在,好处不少得,甚至还步步升迁。对于“官油子”,人民群众十分反感。
“官油子”是寄生在我们干部队伍肌体上的“蛀虫”,是官场的一股“浊流”,是滋生懒官、昏官、庸官、贪官的温床,如果任其蔓延,让他们吃得开混得好,得势又得利,不但会助长不良风气,还会使新风正气受到抑制。更为严重的是,会极大地挫伤大批作风正派、勤勉敬业干部的积极性,败坏党风、政风,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阻碍工作的开展和事业的发展。对这种现象,应当高度警惕,并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遏制。
治理“官油子”现象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整顿吏治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首先,要把好用人关,把那些德不高、才不够的人拒之于干部队伍大门之外;其次,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考核机制,让“官油子”没有市场,“油”不下去;最后,要加强对干部的约束和监督,铲除“官油子”生存的土壤,对那些不务正业、屡教不改的“官油子”该降职的降职、该免职的免职、该清退的清退,以此正风气、正视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