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小暑】温风打头阵,小暑悄叩门

【廿四节气·小暑】温风打头阵,小暑悄叩门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热,预示着虽然炎热,但还没有到最热的时候。每年公历7月7日或8日,太阳位于黄经105°时为小暑。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即将“出梅”入伏,炎炎盛夏开始登场。

温风打头阵,小暑悄叩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小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三候”对暑热之气进行了生动描述: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当小暑节气如约而至,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吹来的风中都夹带着热浪,蟋蟀纷纷离开田野,躲到庭院墙角下寻找一片难得的阴凉,老鹰也振翅高飞,开始在更清凉的高空探索新的领域。犹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暑热以温风打头阵,如月晕浸染般层层铺展,成就了古人遵循自然之道的渐进智慧,指引了后人解热防暑的清凉之道。

舌尖斗暑热,“食新”意蕴长。小暑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蕴藏着丰富的习俗文化。从“小暑吃藕”之说到“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语,从“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民谚到“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民谣,从“六月伏日食汤饼”之“辟恶”到“小暑过后尝新米”之“食新”,都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小暑节气饮食习俗,孕育着深厚农耕文化。其中,“食新”是指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这背后,正是人们敬畏大自然、顺应农作物生长规律、期盼粮食丰收的美好愿景。正如诗句“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所描述的那样,小暑节气是农作物茁壮成长的重要阶段,即便暑热难耐,依然少不了田间管理。唯有如此,方能绘就一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丰收新图景。

小暑不足畏,诗心觅幽凉。古代文人墨客的诗心在小暑节气分外活跃,从中不难看到一种与自然节律共舞的姿态。元稹用“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描绘了小暑节气雷雨骤至前的奇妙物候变化,杜甫用“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展现了小暑节气清江如带、夏日悠长的江村景致,杨万里用“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凉爽的夏夜意境,白居易用“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表达了心静则神安、神安则热散的消暑之道等等,文人墨客并不妄图消灭炎热,而是懂得在炎阳之下寻一片浓荫,在暑热之中觅一刻清凉,在浮躁之间守一颗静心。品读一首穿越千年的诗句,顺时而动、融入自然、安住当下、顺应自然的消暑智慧显得愈发生动且鲜活,为如期而至的小暑节气送来丝丝清凉。

林木葳蕤、窗户清明,暑气渐浓、荷香四溢……这样的小暑,是否勾起了你的喜爱与向往。不妨让脚步慢下来、让内心静下来,于清晨或傍晚倚于窗前,让自然的风缓缓拂过身体,感受汗珠蒸发带来的天然凉爽;于树荫之下静坐放空,倾听蝉鸣如雨,体味“心静自然凉”的深邃境界;于山林之间闲庭信步,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感悟“鸟鸣山更幽”的别样精彩,让小暑节气滋养疲惫身心、促进万物生长,共同迎来一个收获满满、硕果累累的季节。(宣讲家网 李娅

作者单位:湖北鄂州市委宣传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