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加快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关于九十年代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的讲话和报告中分别谈了重要的意见,同志们都表示完全赞成,并决心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结合会议讨论的情况,我再补充几点具体意见。
  (一)改革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本出路
  解决好中国的教育问题,根本出路在改革。从国情来看,我们是一个有近十二亿人口、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举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国力有限,教育投入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是长期存在的矛盾。我们在逐步增加对教育投入的同时,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把我国的教育办成高效益的教育,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教育的路子。从教育自身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以及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方法等,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但现在已经不能适应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尤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过去长期形成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与经济、社会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不改革,中国教育就没有希望。
  我们强调以改革为动力推动教育的发展,丝毫不意味着否定过去的教育成绩。建国四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我们在肯定过去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在新形势下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教育的改革相对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进行教育改革。这个改革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进一步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在继承过去好的东西的基础上,改变教育在不同程度上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各级领导、全社会、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应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推进教育的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坚定信心,确保“两基”目标的实现
  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正如李鹏总理在报告中所说的,在九十年代我国整个教育发展中,这是“重中之重”。全党、全社会都要把实现“两基”作为一项紧迫而宏伟的历史任务,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确保“两基”目标的实现。这次会议确定“两基”的目标为:到本世纪末,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的人口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入学率为百分之八十五;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党、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采取切实措施,做出巨大的努力。同时,我们也是有信心的。一是我国教育发展已有了相当的基础,我们已在百分之九十一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点三,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三。二是九十年代经济的发展将为教育发展提供比较好的物质基础。八十年代我们通过政府拨款和群众集资等渠道,在基本建设方面共投入一千零六十多亿元,为完成普及初等教育和一些地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今天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群众生活水平比前十年有了显著提高,支持教育的潜力更加巨大。三是鉴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情况也有较大区别,我们制定了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了普及教育的目标、期限及相应的办学路子、办学模式和相应的改革措施,不搞一刀切,这有利于充分调动不同地区实施“两基”的积极性。四是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全党全社会对人才和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尊师重教日益成为社会风尚。“希望工程”、“春蕾计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社会重视教育,特别是重视义务教育的共同愿望。因此,可以相信,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是能够实现的。目前青壮年文盲有三千六百万人,最近几年每年扫盲约五百万人左右,按此进度,经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扎扎实实地工作,到本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也是有可能的。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李鹏总理在报告中已明确指出,对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中央、省、地、县四级要设立专项经费,中央财政现有的扶助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专项经费要逐年增加。在讨论中一些同志说得好,愚昧无知永远摆脱不了贫困。而扶贫单靠“输血”不行,主要还是要增强其造血功能,这就要抓教育。国家的扶贫经费也要因地制宜地部分用于发展教育。发展农村教育要坚决扭转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农村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办学模式,走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办学路子。农村教育要在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大力提倡“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不论是九年教育,还是六年教育,都要在学好文化知识、养成良好道德行为及文明习惯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职业技能和实用科学知识的内容。这样,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能用其所学的技能和知识,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办好一些实验小学、实验中学,为那些品学兼优、有条件并愿意升学的学生创造深造的条件。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城市和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在教育内容、师资水平、教育设施等方面要进一步推进教育的现代化,使基础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
  现在社会上对教学改革的呼声很强烈。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础教育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基础教育要为儿童和青少年在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等方面打好基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与完善初中招生制度以及中考、会考和高考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使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和成长。现在有些地方借参加国际、国内各种学科比赛的名义举办各种“奥校”及课外培训班,有些地方用违反教育规律的拔苗助长的方式去要求学生,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的地方出现了“贵族学校”,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教育这一严肃的公益事业办成学店;有的地方学校义务教育存在乱收费的现象等等,都必须认真对待,严肃整顿。
  实施“两基”任务还需要强调以下几点:一是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大力培养合格的教师。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办好各类师范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的传统和特色。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有丝毫的动摇。还要在投资、师资配备等方面对师范教育实行必要的倾斜政策。要坚持对师范生的特殊优惠政策,支持鼓励优秀学生报考师范。教师是崇高的职业。要教育各级干部尊重教师,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教师要尊敬,对德高才深的教师更应当尊敬。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二是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应继续办好所属中小学、幼儿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办学的业务指导。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地方,条件成熟后,在政府统筹下,也可以逐步由企业办学转为社会办学。三是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办教育的难度往往更大一些,因此我们要对少数民族教育给以特殊的关怀和支持。四是要认真抓好各类特殊教育和幼儿教育,重视解决女童入学难的问题。五是扫盲工作要把学文化和学技能、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起来。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这是这次会议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会议期间,大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一致认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培养大量应用人才的一条根本出路,是推进教育现代化、振兴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目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毕竟是少数人,绝大多数青少年要在接受一定阶段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走职业教育成才的道路。现在我国每年约有四百万小学毕业生、六百万初中毕业生和一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我们必须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他们提供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机会,努力做到“学者有其校”,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劳动者和适用的人才。
  发展职业教育要坚持小学后、初中后和高中后三级分流,实行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重的原则。小学后的分流要因地制宜,主要在比较贫困的地区实行;初中后的中等职业教育是发展重点,要兴办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或培训班;高中后的分流要多样化,培养更多的工艺型、应用型人才;发展高等职业学校,主要走现有职业大学、成人高校和部分高等专科学校调整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改建、合并和联合办学的路子。通过三级分流和调整结构,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体系。要大力发展短期职业培训,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接受从事职业必需的训练。要给职教毕业生开辟经过一段工作实践后继续学习和深造的途径,为他们创造多次选择的机会。
  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提高民族素质,直接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大力办好各类成人教育事业,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要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广大在职人员知识能得到更新,思想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不断得到提高。要特别重视电视以及函授、业余进修、自学辅导等多种办学形式。这种教育方式覆盖面广,机动性大,适应性强,效果明显。
  关于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管理体制,这次会议已经明确,国家教委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有宏观管理、协调和指导的责任,同时要注意发挥行业和部门的职能与指导作用。凡是进行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原则上由各级教育部门进行管理,要规范学制,努力办出应有的特色;在职的岗位培训工作,原则上由各级劳动、人事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进行管理。要尽快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务院准备成立职业资格统筹管理机构,推动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四)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发展科技的主要基地,而科技的发展水平又是实现我国第二、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根本保证。我国高等院校为了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高等教育改革涉及面很广,主要包括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教学制度,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为了给高教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国家的宏观管理下,要扩大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这里我想重点讲讲部门办学体制改革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的部门办学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历史上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条块分割的高教管理体制,也是造成高校专业面过窄、“小而全”、重复设置和教育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其弊端越来越明显,给高等学校带来的困难和问题日益突出,亟需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提出的目标,有步骤地进行改革。目前中央业务部门所属高校共有三百多所。一年多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有几十所已经或正在实行与地方联合办学或共建,还有相当一批也在酝酿深化改革。今后这一改革的重点是,中央部委所属高校要扩大服务面和专业面,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进一步鼓励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合理调整布局,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除有些部门仍需继续办少量行业特点明显或骨干学校外,其余大部分学校逐步过渡到以中央和省两级办学、两级管理,以省级办学与管理为主的体制,以便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本地区的高等院校能统筹进行合理布局和调整,减少不必要的重复,集中人力、物力办好若干所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等院校,为本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中央各有关部门仍要一如既往地加强对所属高校的支持和领导。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这些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缓解他们办学中的困难,而决不是削弱这些院校。联合办学、合理调整和合并院校的目的也决不是为了减少大专院校的招生名额,相反,而是通过改革进一步优化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少花钱、多办事,培养更多的、素质更高的优秀人才。当然,我们应当看到这项改革工作难度很大,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和支持。进行这项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态度要积极,步子要稳妥。多数部属院校可以先同地方搞各种形式的共建、联办,待条件成熟后再下放,部分条件已成熟的也可以现在就下放,总之要讲究实效,不要刮风,不搞形式主义。
  “211工程”是已经国务院批准的一项使我国高等教育上水平的重点建设项目。各地、各部门对建设“211工程”积极性很高,也有许多新的举措,我们要积极而有步骤地认真推行。在此,我要强调:第一,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统筹规划。今年中央财政准备拿出“211工程”启动资金,地方和部门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除相应增加投入外,还应在学校征地等方面给予优惠。第二,要采取“共建”、“联办”等不同办法,在推动联合上下功夫;学校要在改革方面有大的突破,办成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新型大学。第三,我国的高等院校除少部分有条件的应办成科研教学型的院校外,大多数应主要是教学型的,因此进入“211工程”的也应当有一部分以教学为主的高等院校。第四,建设“211工程”的地方,首先要下大力量办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凡是基础教育达不到规定要求、拖欠教师工资严重的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不能进入“211工程”。
  (五)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当前社会上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都着重讲到了这个问题,必须全面而认真地贯彻执行。
  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地探索前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面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学校局势总的来讲是稳定的。这与各级党委的重视和各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状况也出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这次会议根据新形势下的新情况,讨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家提了不少好的建议。这个文件准备进一步修改后由中央转发,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德育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要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编成教材对学生讲授。在这里,我想再着重强调以下几点:一是要重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道德传统是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今天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我们现在提倡的热爱祖国、集体主义、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谨严礼貌、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己宽人、先人后己、勤学不倦等等,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社会主义的道德,只能建立在对民族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之上。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这种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和容易接受,并会成为反对和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的强大力量。我已请国家教委组织专家编写有关读物,从娃娃开始教,一直到小学、中学、大学,用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熏陶青少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担。二是开展国情教育要重点进行活的形势教育。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和部门的领导同志分工联系学校。他们在到学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与师生谈心,给师生作形势报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广大师生中引起很大反响。这要坚持下去,形成风气。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都要抽些时间到学校中走一走,同师生们座谈,作形势报告,讲讲我们的工作,也讲讲面临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这也是领导同志转变作风、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三是要重视美育。学校的美育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切实加强。不仅小学、初中要开好音乐、美术等课程,高中、大学也应开设艺术欣赏课,教会学生欣赏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等等,并掌握一定的技巧。但重点还是着力于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中宣部、国家教委等部门提倡看一百部好电影、唱一百首好歌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就是一个例证。美育还应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贯彻。还要组织文艺团体到学校演出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社会上的文化场所也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并向学校提供优惠服务。四是要进行遵纪守法和做一个好公民的教育,特别是宪法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要了解我国的这一根本大法的基本内容,并自觉地作为自己一切行为的根本准则。国家教委要组织编写有关教材。
  一九九○年以来,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中组部、中宣部和国家教委党组联合连续召开了四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次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又就加强高校党建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要注意研究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首先是领导班子建设,并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经验。要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教育各级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并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要继续做好在大学生、青年教师和业务骨干中培养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的工作。要大胆培养、提拔使用学有成就、德才兼备的中青年教师和干部,这是我国教育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此外,还要继续高度重视和做好维护高校稳定的工作。稳定是大局,只有稳定,才能改革和发展,才能把我国建设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是李岚清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总结讲话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