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走出加快振兴新路子

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走出加快振兴新路子


    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走出加快振兴新路子
    【这是温家宝同志在吉林长春召开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三年八月三日)
    温 家 宝
  我们这次到东北来,主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继续对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今年五月底、六月初,我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辽宁做过专门调研。在这之前,今年初曾有两个小组到东北三省进行了调研。这次我们到了黑龙江、吉林两省,先后在大庆、哈尔滨、吉林、长春四个城市看了十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并在哈尔滨、吉林市分别与部分企业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今天又召开东北三省主要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刚才,三个省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汇报。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并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眼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新一届国务院组成之后,就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列入了重要议程,着手开展这项工作。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并使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党中央作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三年多来,我们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步子是稳妥的、效果是明显的。我们还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大开发。现在,有必要把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这是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着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都是全国经济战略布局的重大问题,可以说各有侧重、并行不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党中央作出加快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作为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大战略,是十分必要和完全正确的。
  首先,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老工业基地被誉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过历史性重大贡献。在整个老工业基地中,东北地区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一五"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建设了一百五十六个重点项目,其中有五十八个放在了东北三省。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东北地区形成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建成了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鞍山、本溪、抚顺、吉林、齐齐哈尔、大庆等一批重要工业城市,不仅为全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装备,而且为各地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尽管这些地区也做了大量调整和改造工作,但许多问题难以得到很快解决,以致一段时间以来,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滞后,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扩大,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缓慢,部分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能力下降;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公有制实现形式也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重,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压力大;一些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亟须发展接续产业,等等。尽管如此,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全国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东北地区资源丰富,有四十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三位。工业实力雄厚,原油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二,木材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汽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中重型卡车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船舶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重型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军品生产地位突出。农业商品粮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发达,铁路和公路密度都居全国前列。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整个进程中,将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已经成为我国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第二,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一)这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自然资源丰富,资产存量巨大,优势产业较多,职工素质较高,科技人才密集,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较为发达,生态环境也比较好,还有对外交往的区位优势。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不仅能为国民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强更大的后劲,而且投入少、见效快,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这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在遇到较大困难,不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改变发展缓慢的状况,就会影响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共同繁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不可能圆满实现。(三)这有利于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比重大,国有企业量大面广。东北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占全国的百分之十五。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在深化改革中搞好国有企业,对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发挥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将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四)这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相当部分工业集中在老工业基地。适应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对外开放新形势,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进企业改组改造,实现资产、技术、人才优化组合,提高产业素质和企业素质,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五)这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东北三省人口总数达一亿零七百万,城市人口比重大,产业工人数量多。目前,由于老企业和困难企业比较多,资源枯竭矿山和城市比较集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贫困人口数量大,就业和再就业比较困难,社会保障欠账多,社会矛盾突出,群体事件频频发生。东北地区的稳定已经关系到全国的稳定。只有加快调整和改造,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还要看到,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实现振兴,也可以为其他老工业基地振兴积累经验,发挥示范作用。
  第三,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党的十六大指出:新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正是必须紧紧抓住和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当前,又处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好时机。要抓住机遇,就必须把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社会保障体系框架逐步形成。这都为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创造了体制和环境条件。(三)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使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变得更为迫切,也为老工业基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四)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一定条件加大对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更为重要的是,在新形势下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暴露得比较充分,国家为解决老工业基地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东北地区经过多年特别是近些年的努力,在不少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经济发展开始出现重大转机。这些都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奠定了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
  总之,我们要站在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措施,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步伐。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战略,是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进行的,也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新情况下进行的。在这样的国内国际大背景下,最重要的是,首先必须理清基本思路,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思路正确与否决定实施这项战略的成败。初步考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新路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为此,需要明确以下基本思路:
  第一,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调整、改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贯彻改革的思想、改革的精神,运用改革的方法、改革的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促进企业改组改造。要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消除经济发展和调整改造的体制障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通过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这一点最为重要,是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途径。
  第二,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无论是产业、企业调整,发展新产业,建设新企业,还是生产要素的组合和集聚,都应主要由市场来决定和选择。政府主要是制定规划和政策,营造投资、创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要把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三,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关键在于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激发内在活力,增强"造血"功能,充分发挥广大企业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时,国家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主要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企业办社会等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支持国有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建设资金的使用,也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坚持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老工业基地资产存量大,物质技术基础比较雄厚,必须合理、充分地加以利用。着眼于加快科技创新和进步,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作用,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少上新项目、少铺新摊子,在改组、改造现有企业上下大功夫,注重整合现有资源,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和产业趋同化。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技术改造,都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不仅要看当前的市场,还要看长远的市场,不仅要看国内的市场,还要看国际市场的变化。  
  第五,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既要增强紧迫感,积极进取,又要从长计议,量力而行,不能急于求成。既要搞好总体规划,综合治理,又要区别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既要着眼长远发展,又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切忌追求过高的目标、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制订脱离本地情况的规划,不图虚名,不做虚功,要脚踏实地工作,注重实际效果。
  总之,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的要求,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从根本上摆脱计划经济的思想羁绊和传统做法,改变那种单纯靠增加投入、上新项目,主要靠政府运作和国家支持的思想与做法。振兴产业和企业要有重点,不能不加区别地去搞所有产业和企业的振兴,不论什么产业和企业,都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国家财政、金融的承受能力。只有端正指导思想,理清思路,振兴老工业基地才能少走弯路,避免造成大的损失,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三、实现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任务
  经过初步调查研究,综合各方面意见,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继续从战略上调整经济结构。包括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国有经济结构。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线和基础。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继续加强和提高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农副产品重要生产基地的作用。着力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广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工业基础的优势,加快振兴重大装备、汽车、船舶以及军工等制造业,壮大石油、钢铁、化工、医药和新型原材料工业,把东北建设成为拥有现代化水平的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加快发展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成长链。全面推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大力发展流通业与现代服务业。还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重要交通干线和码头、重要电力和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高度重视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东北三省近几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快,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没有禁入的行业和领域,支持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要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也要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增强竞争力,优胜劣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要逐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打破地区、所有制界限,加快国有企业调整和重组步伐。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二)切实加强企业技术改造。这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环节。一是坚持走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技术改造路子。所有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建大型企业,必须采用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技术设备,一开始就要站在高的起点之上。同时,积极推进中小型企业技术改造,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特别是与重点骨干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要提高产品加工技术和配套水平。二是突出重点,明确方向。要根据市场需求,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消耗、替代进口和安全生产,集中力量对重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重点产品加快技术改造,绝不能单纯扩大生产规模,更不能搞遍地开花和盲目重复建设。三是先搞好企业调整、改组,再进行技术改造。着力发展规模经营,解决"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技术改造只有在企业组织结构合理、经营机制健全的前提下进行,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四是多渠道增加技术改造投入。包括财政贴息、银行贷款、企业自有资金和利用外资等。国家重点支持一批能够起关键作用和带动力强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要适当调整国债资金使用结构,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
  (三)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长远大计。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加快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统筹考虑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对资源仍较丰富的,要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拉长发展链条;对资源近期可能走向衰竭的,要抓紧研究发展接续产业;对资源已经枯竭和接近枯竭的,要加快发展接续产业。要解决好矿山关闭、职工安置、沉陷区居民搬迁等紧迫问题。加快矿区环境修复和污染治理。积极发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要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加大对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支持力度。继续抓紧做好辽宁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加以推广。经过坚忍不拔的努力,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积极搞好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保证。加快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要把就业和再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创造有利于就业的体制和环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和政策措施。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更多地采取主辅分离、辅业转制的方式,分离安置富余人员,尽量减少推向社会的人员。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和指导,支持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全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做好"三条保障线"衔接。在辽宁省进行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工作,总体看是成功的,经验是宝贵的。辽宁一定要继续把试点工作做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辽宁经验,完善政策措施,根据国家财力和社会承受能力逐步推广。明年先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扩大试点,要抓紧制订方案。
  (五)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和实施人才战略。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条件。从根本上说,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要靠科技创新和进步,靠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要充分发挥东北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加快科技创新和进步,努力在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中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名牌产品。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千方百计培养、吸引和延揽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特别要努力创造能够使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和环境。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职业培训,培养适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重视培养高级技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能。特别要适应新形势,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的建设。
  (六)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强大动力。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关键是切实做到政企分开,实行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三改一加强",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深化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凡是搞得好的企业,都是在深化改革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切实加强了企业管理。要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支持力度,着力解决企业办社会等历史遗留的问题。要有步骤地分离重点大企业办社会职能,实行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继续实施政策性破产、依法破产,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帮助企业卸掉历史包袱。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彻底改变对经济运行直接干预过多的状况。
  坚持扩大对外对内开放,用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改造。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吸引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尤其是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实力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要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俄、日、韩、朝等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构筑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同时,大力推进对内开放。东北三省相互之间要完全开放,打破地方封锁和市场分割。积极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的各类生产要素,鼓励全国各种所有制企业积极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
    四、加强领导,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第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国家把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是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重振雄风的良好机遇。东北三省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一定要珍惜和用好这个机遇,将这项工作提到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从思想上、组织上和工作部署上切实做好各项准备。
  第二,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关键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彻底改变各种不利于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思想观念。要在广大企业和干部群众中进行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教育、进行勇于改革创新的教育、进行第二次创业的教育,使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都要牢固树立主要靠改革开放、主要靠市场机制、主要靠自力更生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的思想。要在东北地区形成与改革开放新形势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调整改造机制,营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调整改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科学论证,搞好规划。国家要组织有关部门抓紧制订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指导性意见。有关地区也要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的调整、改造规划。规划的思路要正确,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措施要有力。编制规划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尊重科学要求。必须广泛听取企业和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要在经济、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进行认真咨询,聘请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对一些重大问题,要采取适当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实行民主决策。
  第四,深入调研,制定政策。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东北三省要共同努力,在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包括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重点国有企业历史欠账和债务问题等,研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对于行之有效的政策,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执行这些政策;对于不够完善的政策,要抓紧修订、补充和完善;对于需要的新政策,要抓紧研究,向中央提出建议。
  第五,善于借鉴,真抓实干。"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国外一些国家都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教训,要认真研究与借鉴。我国老工业基地多年来在调整、改造中也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也要加以认真总结。要加强各地间的经验交流,密切结合实际,推广成功经验,吸取失误教训。坚持真抓实干,做实事、求实效。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反对搞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无论是制定规划还是制定政策措施,都首先要把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解决好,注重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问题。这对于顺利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至关重要。要十分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施重要的改革措施,一定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加快振兴的良好社会环境。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再接再厉,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经过各个方面共同坚持不懈的努力,东北老工业基地一定能够焕发青春活力,一定能够再造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