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胡 锦 涛
  中央专门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这在我们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表明,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放在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地位。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的经验,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推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希望大家联系实际,认真讨论,深入交流,把这次会议开成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的会议。
  下面,我就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做好人才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人才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深刻理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人说,"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人才者,政事之本也";"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讲的就是这方面的深刻道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明确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的战略任务。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各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也日益激烈。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的时代条件下,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谁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谁就能够赢得竞争的主动权。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现在,人才的市场化、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对高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纷纷放宽移民、定居等限制,以优厚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加紧吸引人才。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和国际人才竞争,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取得人才竞争的主动权,就必须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无论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还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无论是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还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无论是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还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无论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还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必须以人才为基础、为保障,都需要人才工作来推动、来支持。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等重大发展战略,也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总之,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才强国战略是一项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紧密相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同党的兴旺发达是相辅相成的,党的执政能力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关键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培养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和其他各方面人才。只有努力成为一个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和善于凝聚各类人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才能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地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仅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党自身的兴旺发达也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发挥人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大力培养、吸引各类人才,注重发挥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人才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人才保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培养和吸引大批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才投身祖国建设,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广泛的人才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才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克服不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培养各类人才的步伐,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制定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形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宏观布局。中央先后批准下发了《二○○二--二○○五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和《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有力地推动了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当前,我国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市场初步建立,人才环境逐步优化。这一切,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胜利,都是同我们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吸引和凝聚人才、大力培养和造就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性作用紧密联系的。
  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国人才工作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劳动者素质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整体水平不高;对人才队伍发展变化和人才竞争等方面的新情况研究不够充分,某些环节缺乏必要的应对之策;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不够系统配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工作机制尚不健全;一些地方和单位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埋没人才、压制人才的情况时有发生。从人才队伍的现状看,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占人口和人力资源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产业、区域分布不够合理。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抓紧加以解决。
  长期以来,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做好人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著名论断。他还强调:"为着扫除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需要大批的人民的教育家和教师,人民的科学家、工程师、技师、医生、新闻工作者、著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普通文化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进一步指出:要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突出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说:"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今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将长期存在。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尤其是领导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较量。对于我们来说,这将是决定党、国家和民族在进入新世纪后的前途与命运的竞争和较量。"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并结合新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确保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落实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抓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要着重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则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这对我们这样一个有近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二,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要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切实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要树立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是人才的观念,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第三,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才工作首先是做人的工作,必须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切实抓好教育、培养、引导人才的各项工作,又切实抓好使用、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要坚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又要高度重视人才在促进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要一视同仁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提高人才素质,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我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之二十一,劳动力占世界的百分之二十六,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必须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一优势,真正把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摆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优先位置,下大气力抓紧抓好。要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加大对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投入,优先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为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和充分发挥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要围绕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规划。我们要全面分析当前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根据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和事业发展的需要,研究提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标准,改革教育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实现人才培养总量目标、结构目标和机制目标的有机统一,促进人才总量同国家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同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人才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既要有人才培养的短期计划,又要有人才培养的中长期计划;既要有人才专业结构的科学规划,又要有人才层次结构的科学规划;既要有人才产业结构的合理分布,又要有人才区域结构的合理分布;既要加大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又要形成社会化的多元投入机制。要注重掌握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着眼于人才的动态发展,保证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规划的全面性、前瞻性、科学性。要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人才的具体特点,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要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借鉴和吸收国外的有益经验和做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路子。
  教育是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学习和实践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提高全体人民的整体素质,是实现人才辈出的重要前提。要着眼于提高全体人民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要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加快高等教育创新,促进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教育培养同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作用。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加强各类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积极推动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
  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类人才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具备较高的科技知识水平和能力,而且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各类人才的头脑,促进各类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发扬拼搏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诚实守信精神。要根据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新特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改进方法,丰富载体,增强实效,引导各类人才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
  (二)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
  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好的体制和机制,有助于培养、吸引人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没有好的体制和机制,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就没有制度保障。要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促进各类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流动、配置和激励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制度保证。
  深化人才工作的体制改革,必须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完善脱产学习、外出进修、岗位培训和对外交流等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二是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手段,注重通过实践检验人才,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三是要进一步深化各类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四是要加快建设统一的人才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引导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疏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之间、公有制组织和非公有制组织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解决人才流动中涉及的相关权益问题,建设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企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五是要按照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要求,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行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六是要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和需要,改革和完善人才保险制度和福利制度,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既是当务之急,又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总体规划、统筹兼顾、重点突破。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作为深化人才工作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使人才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三)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要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宏大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抓手,是加紧培养造就中高级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领域高级专家等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点。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采取切实措施,形成各类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发挥才干的良好机制和环境。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提高中高级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政治家。要以提高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和水平的优秀企业家。要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中央和省部两级要着眼于党的事业长远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省部级和地厅级后备干部队伍。同时,要建立高层次人才库,直接联系一批优秀企业家和各类高级专家。高层次人才是全社会的示范,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培养,使他们不仅成为业务上的尖子和带头人,而且成为政治坚定、情操高尚、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的楷模。
  要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做到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批人员出国留学,这是极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们要继续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鼓励留学人员以不同方式为祖国服务。按照拓宽留学渠道、吸引人才回国、支持创新创业、鼓励为国服务的要求,建立符合留学人员特点的引才机制,制定鼓励和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政策,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要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
  国家建设需要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人才队伍建设要统筹兼顾各个层次、各个门类的人才需求,实现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才的协调发展。要加强对人才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在各地区、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组织中的合理分布。一是要抓紧培养各级各类紧缺人才。各类外经贸人才、熟悉国际经济法律的人才、善于创新的高新技术人才、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企业家、国际金融人才及其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等,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要缺口。要通过调整教育结构、加强职业培训、吸引海外人才等手段,尽快弥补缺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人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要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尽可能地把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要通过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和农民教育培训工程等方法,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快速成长。要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加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掌握就业和创业的本领。三是要抓好青年人才、妇女人才和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这几方面的人才,在党和国家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纳入总体规划,认真抓好队伍建设。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决定着整个人才队伍的前景。要下大气力抓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类青年人才工作制度,支持优秀青年脱颖而出。要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一定要把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融会到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之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要使广大青年真正懂得,只有自觉地把实现个人价值的努力同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只有为祖国、为人民不断奉献并干出了业绩,才能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是,人才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重点,发展中国家因人才大量流失而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更加突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国家人才安全意识,加强和改进国家重要人才安全工作。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工作的人才是国家重要人才。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制定有关激励政策措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完善政策法规,规范流动程序,坚决防止国家重要人才流失。要尽快建立人才队伍动态预测预警机制,确保国家重要人才安全。
  (四)紧密配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促进人才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党和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工作部署,需要大批人才来落实。人才工作和人才资源开发,必须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
  人才资源的规划、开发、调配和利用,一定要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建设项目、重要攻关课题和重要工作布局紧密配合,使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紧紧围绕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部署,制定相应的人才资源规划,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要着眼于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真研究和分析所需人才资源的数量、素质和结构,主动把人才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抓好抓实,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要注意发挥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优势,在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整合人才资源,形成人才资源的整体合力,集中力量攻克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课题。三是要紧紧围绕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实施,有针对性地吸引、调配和补充紧缺人才和重点人才,以保证重大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千名学科带头人工程"、"院士专家西部行"、东西部干部交流和对口支援等活动,既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宝贵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又使许多青年人才在艰苦环境中得到了锻炼。要认真总结和推广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努力使党和国家的每一项重大发展战略都能获得人才资源的充分配合和有力支持,都能为人才锻炼成长提供舞台。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打破部门和区域垄断,加强宏观调控,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尤其要制定鼓励和吸引人才到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农村工作或提供服务的优惠政策,引导人才向中小城市流动,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同人才匮乏地区和单位之间的人才流动,推动应用性科技人才自主创业和向企业流动,鼓励农业技术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基层创业,逐步解决人才积压和人才短缺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才资源的潜能。
  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项目的实施,为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舞台。要鼓励各级各类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胸怀大志、不畏艰险,自觉投身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这样的伟大事业,在艰苦环境中磨炼自己,在社会实践中成长为各项事业的骨干。
    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组织领导
  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这是我们党确立党管人才原则的根本着眼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我们党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根据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着眼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人才纳入干部范畴,用管理干部的方式管理人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干部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才的内涵、来源、规模和结构也有了很大变化,人才的流动性也大大增加,传统意义上的干部管理已经难以适应党对人才宏观管理所应承担的责任,也难以有效地管好用活现在的人才队伍。为适应新的情况,我们已经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改革,对干部队伍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不再以管理党政干部的方式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更好地组织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
  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目的是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把人才管好用活,为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优良的服务,决不是要党委包揽人才工作的一切方面。要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护人才。制定政策,就是要在准确把握人才情况和认真总结人才工作规律的基础上,把握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完善人才工作的大政方针,明确发展目标,坚持分类指导,研究制定人才工作的发展规划,推进人才法制建设。整合力量,就是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和优势,建立健全党委领导、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工作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营造环境,就是要大力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全党全国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为人才成长积极提供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
  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要注意处理好党管人才和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党管人才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关系、党管人才和依法管理人才的关系。这是总结近年来我国人才工作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必须抓好的重要环节。各级党委在组织领导人才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和充分尊重各类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增强各项决策和工作的科学性,防止和克服工作上的主观随意性;必须坚持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既要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牢牢把握人才工作的大局和正确方向,又要善于通过市场调节把人才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以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必须坚持依法管理人才,努力把人才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不断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这里,我要强调一个问题,就是要统筹兼顾地抓好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人才使用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很快,也汇集着越来越多的人才。这是人才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领域。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人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培养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和培养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人才同等重要;用好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和用好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人才同等重要。要牢固树立大人才观,打破所有制、部门、行业、地域界线,拓宽视野,广揽人才。在党和政府的人才工作中,对各类人才都要一视同仁地提供服务;在政府的奖励、职称评定中,对各类人才都要统一安排;在面向社会的资助、基金、培训项目、人才信息库等公共资源的运用上,对各类人才都要平等开放;在立法和执法中,对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都要同等保护;在舆论宣传方面,对各类人才的创业活动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第二,要切实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关键是要做好识人和用人的工作。只有紧紧抓住这个环节,切实落实选贤任能的制度、机制和政策,才能真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局面。
  正确识别人才是正确使用人才的前提,用好人才是识别人才的根本目的,要把这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要坚持全面辩证地看待人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一个人,要从主流和大节上去看,看他的全部工作和一贯表现,看他在处理重大问题时的立场和关键时刻的表现。如果只看一时一事,对人才求全责备或以偏概全,往往会埋没人才。看人才首先要看品德、能力和业绩,不能只看学历和资历。学历和资历是人的素质的重要反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决定条件。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唯学历资历的传统观念,把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作为发现和识别人才的根本途径。要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既要坚持用人标准,又要不拘一格,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特别是对符合德才兼备原则的优秀人才,只要工作需要,就要大胆使用、破格使用。人才的类型不同,成才的道路不同,其成长规律和特点会有不同,个性也会有所不同。用一把尺子、一个模子去衡量和使用人才,既不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要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按照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和使用人才。对人才要用其所长,防止用其所短。人才中的通才并不少见,但多数还是专门人才,一定要用其所长,发挥他们的优势。
  爱护人才、信任人才是人才健康成长、充分发挥作用、焕发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这种爱护和信任主要是思想上的关心和工作上的支持。在人才遇到困难时要积极鼓励,在人才遭到挫折时要热情帮助,支持人才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要坚持以德才兼备的要求来教育和引导人才,使他们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注意把使用人才和培养人才结合起来,帮助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跟随时代不断前进。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爱才的感情、用才的气魄、聚才的方法,做人才的贴心人和好朋友,在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无论是发现人才,识别人才,还是使用人才,都要有宽阔的胸怀、民主的作风,都必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紧紧依靠群众。要大力弘扬正气,坚决反对任人唯亲,坚决反对在用人中搞团团伙伙、以人划线、凭个人好恶等不正之风。
  第三,要扎扎实实做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各项组织领导工作。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方面共同努力、共同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中央关于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具体化,提出贯彻落实的总体思路、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并抓好组织实施。
  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真正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自觉认识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开发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要把人才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做到在提出发展目标的同时考虑人才需求,在制定工作规划的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在制定政策措施的同时考虑人才导向。制定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要把人才工作方面的要求作为重要内容,并认真进行考核。对人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人才工作的具体规划。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部署,紧紧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准确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认真找出人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人才工作规划。人才工作规划一经确定,就要抓住不放,从各方面提供保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抓出特色,抓出成效。
  要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人才工作新格局。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各级党委要发挥领导作用,调动各部门和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开展人才工作的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开展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党委组织部门要开阔视野、拓宽领域、创新机制、改进方法,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能。政府职能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等都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和独特优势,协调一致地做好人才工作。
  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要大力宣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事迹和人才工作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全社会都要关心人才,热情鼓励和支持他们充分施展聪明才干。
  事业召唤人才,时势造就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火热实践为人人竞相成才、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和大显身手提供了宽广舞台。希望大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的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