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2)
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存在数量与质量不平衡、城乡不平衡、地区间不平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表现形式还相对缺乏,主流文化机构的文化传播能力和社会影响力还有待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吸纳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污染少、能耗低等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退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不仅成为一国在国际舞台上增强话语权、扩大影响力的有效工具,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价值进一步显现。要在全面开放的国际文化竞争环境中引导人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来,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的显著成就也充分证明,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新起点上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繁荣我国文化事业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
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以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关键在于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委“一把手”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文化体制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尽快建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所必须的组织体系、运行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创新思想观念,改革工作机制,扎实工作,务求实效。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文明,对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加新动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优异成绩续写中华文明新篇章。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徐辉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类学价值——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周年之际
- 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创新与活力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 快评丨“五年规划”,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新、高、绿、强” 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鲜明特征
- 陈昭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青藏高原实践
- 文旅市场“热”力足,点燃经济发展强引擎
- 周峰:中国理念与中国智慧的集中展现——深刻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逻辑旨向
- 展示发展新成果,促进农产品消费
- 金秋"丰"景遍华夏 颗粒归仓稳国基
精选视频

读懂中国的五年规划
如何继续传承和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始终发扬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始终发扬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始终发扬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